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谈谈鼻烟文化

鼻烟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末中,掺入麝香等名贵药材,并在密封蜡丸中陈化多年后制成的。鼻烟有黑紫、老黄、嫩黄等不同颜色,味道有酸、?、糊、豆、甜五种,以酸为佳。


解放后,北京工艺品公司曾派人前来兖州收购黑板烟,回去加工成鼻烟。1964年,由于中印战争爆发,西藏地区印度鼻烟进口贸易中断,广大吸鼻烟的藏胞十分需要鼻烟。国务院外事局安排兖州恢复鼻烟生产,兖州县府及雪茄烟厂派傅瑞芝等人去北京,并与天津鼻烟厂签订了设备合同。但由于设备未到,最终没有成功,而且至今也未恢复。由于鼻烟不污染环境,而且方便经济,在全国各地均有一定数量的消费者当您步入蒙古族家门时,就有一种清凉、芳香药品同烟混合形成的气味扑鼻而入,这就是蒙古族鼻烟。40岁以上的蒙古族男女多数都有"古壶热",也叫鼻烟壶,壶中盛着烟粉或药粉,嗅了能提神爽志。它被当成是一种礼节用品。牧民们将"古壶热"当作一种极珍贵的佩戴饰物,经常带在身边。鼻烟有自己配制的,有在北京中药店购买的。不仅蒙古族群众使用。而且越来越被汉族群众所变认识和使用。


  鼻烟,是一种用鼻子嗅吸的烟,又称"闻烟"。鼻烟呈粉末状,吸时用手指将它抹在鼻孔内,通过刺激粘膜引起生理作用。


  据传说,蒙古族同胞嗅鼻烟是在喇嘛教徒中兴起的。喇嘛教在戒律中兴起的。喇嘛教在戒律中规定不许吸烟,可是已经有烟瘾的喇嘛教徒,为了过吸烟瘾,就创造了这种以嗅代吸的烟。只要抹在鼻孔内少许就同吸烟一样,即过了烟瘾又不违犯戒律。这种鼻烟逐渐流传开来。蒙古族牧民常年活动在人烟稀少的大草原上,鼻烟适合他们的生活环境,烟里加入芳香通窍的药材,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伤风感冒时,抹少许于鼻孔或嗅上几下,几个喷涕打过立时就见轻松,病情能逐渐好转。因此,鼻烟也就成为蒙古族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必备品。


  鼻烟的原料主要是晒烟,最初是用自来红(蛤蟆头)的烟面加入一些黄羊粪灰即可。黄羊吃的草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因此,黄羊粪对一些疾病能起治疗作用。闻鼻烟的蒙古族人能占其为数的60%。后来由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鼻烟的制作方法也更加科学。将晒烟叶原料晒干,粉碎过筛后所得的粉末,即成为鼻烟的初制品。再将初制品以蒸汽熏制并加其它香料。如:烟面50克,草豆寇2克、薄荷冰2克、冰片2克,白芷5克、白檀或紫檀香2克、红花2克、丁香2克、面碱3克,成粉搅拌均匀,分装小瓶或小包,即为鼻烟成品。一般采用密封较严的容器保管鼻烟,通常不易发生霉变。如果发生返潮现象,可进行适当的晾晒。经过贮存一年多的鼻烟,香味更加醇厚浓郁。


  鼻烟同卷烟作用基本一样,不但能解烟瘾而且能提神消除疲劳。除此以外鼻烟还具有清脑醒目、降低血压、预防脑炎等作用。鼻烟不象吸其它烟那样刺激肺和气管。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凡用鼻烟的人咳嗽哮喘甚少,没有得脑炎的(根据省政协委员、王府大庙喇嘛塞金仓所见所闻,他说:"我嗅了30多年的鼻烟,今年已78岁,不咳嗽、不喘、不得感冒,据我街道的不论是长辈或是现在的晚辈,凡是嗅鼻烟的没有得脑膜炎的)。由于多年来的风俗习惯,在蒙古族集居的村屯鼻烟比较流行。不仅蒙古族群众保留着这特殊习俗,汉族群众也有一部分嗅鼻烟。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