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老北京的鼻烟店

清代,北京鼻烟盛行于宫廷和上流社会。随着吸闻鼻烟习俗在民间流传,清末民初,鼻烟店和鼻烟加工开始增多。


北京的鼻烟店主要集中在前门大栅栏、隆福寺、鼓楼、崇文门外大街等地。较著名的有鼓楼大街的汪正大、谊兰和,前门大栅栏的天蕙斋、崇文门外大街巾帽胡同的公利和、公益和等鼻烟店。北京的鼻烟店,除去正当的门市营业外,还做外埠批发业务。


1929年,北京鼻烟的产量达到2150斤。1937年日本侵占北平后,鼻烟产量和销量下降,鼻烟店大部分停产或歇业。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的鼻烟店仍然一蹶不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鼻烟生产有了转机。1956年初,北京从事鼻烟业务的商家有3户,从业人员14人,资金22909元。11月公私合营后,有和丰、公利合、聚昌垣、天蕙斋、宏兴、公益和、德和等8户,其中德和已经歇业,实际营业的只有7户,从业人员36人,资金28016元。


1960年3月,北京市专卖事业公司将烟叶、烟丝、鼻烟商家合并成公私合营烟丝加工厂,继续生产经营鼻烟。


北京的鼻烟店中以天蕙斋最为著名,位于北京前门大栅栏。清道光年间,一位姓杨的满族人在前门外大栅栏东口路南开办聚兴斋鼻烟铺。光绪十年(1884年)前后,杨氏之子杨运峰继承聚兴斋后,生意有了发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聚兴斋失火,不久,杨运峰集资在原地盖起新房,改名为“天蕙斋”。


天蕙斋的顾客很广泛,有官僚、商人、京剧界人士和普通劳动者。尤其是京剧界人士,除女角外,绝大部分演员都是天蕙斋的老主顾。当年京剧名伶谭鑫培、杨小楼、余叔岩等都是这里的常客。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等人还赠送给天蕙斋一幅“香妙心情”的巨匾。


天蕙斋为了方便北京城的顾客,特将西四牌楼的西文美斋饽饽铺和东四牌楼的东文美斋饽饽铺作为代销店。天蕙斋的鼻烟不仅行销全城,而且行销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上海、陕西等地。


天蕙斋自制鼻烟,分为10级。抗日战争爆发后,天蕙斋同福建薰烟加工商家失去联系,只得在北京薰头遍。北京薰制鼻烟的成色远不如福建好,生意虽然能维持,但无法与过去比。新中国成立后,吸闻鼻烟者日渐减少,天蕙斋的生意日趋萧条。1960年,天蕙斋并入大栅栏聚庆斋糕点铺。1970年正式撤点。

    下一篇:谈谈鼻烟文化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