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西夏文物---文字

  西夏文创制前,党项族所建夏州政权和唐、宋朝往来文书都使用汉文。元昊本人就通晓汉文。西夏创造文字时借鉴汉字笔画构造,而不袭用现成的汉字,尽量避免与汉字雷同,因而使所造出的西夏字无一与汉字相同。然而它无论在造字韵原则上、在文字的结构上,乃至于具体的文字笔画,字体形态、书写规则方面,都未能脱出汉字的影响,以致使人乍一看到西夏字,便觉得好象是汉文。


  西夏文作为党项族的民族文字一直延用到这个民族的消亡,中间没有另造其他文字,不象契丹。女真那样造出大字后又造小字,说明西夏文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大的困难。这也可能是西夏语同汉语一样同属单音节词根语的缘故。在当时,这种语言用一个字表示一个音节的文字来记录是比较合适的。西夏字和汉字性质的相同和形式的相近,表明了它们之间的源流关系,作为两个民族的文字来看,也可以说是兄弟的关系。具体地说,它们之间有以下的共同特点:


  (一) 两种文字同属表意文字体系。在表意文字中,它们在结构、笔画、形象上最为接近。它们都有了表音成分,所以也可以称为音意文字。意符和音符在形式上没有任何标志,其位置都不固定,都具有难认、难写、难记的特点。


  (二) 两种文字形体近似。西夏文也象汉字一样是方块形,“形体方整;类八分”。它的基本笔画也有汉字的点、横,竖、擞、捺,拐、提等。


  (三) 有相似的文字构成方法。占西夏文总数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会意合成字、音意合成字分别类似汉字的会意字和形声字。


  (四) 两种文字中的某肇形体在不同的部位上,都有笔画变通现象。这.是两种方块字在创造或使用过程中,为了字形美观、易于书写而形成的共同现象。


  (五) 两种文字都有楷书,行书、草书、篆书。楷书多用于刻印和工整的抄写,行书、草书常用于手写,摹书则仅见于碑额和印章。楷书方正匀称,行书自由舒展,草书云龙变幻,篆书屈曲蜿转,都能和艺术融为一体。


  (六) 两种文字都受到当时统治阶级世界观的影响。记录党项薛自称的蕃字,皇帝的姓氏(嵬名)二字,构成成分都有“圣”字,以示其神圣、高贵。而记录其他民族称呼的字则往往以“虫”、“草”等字合成,以示轻蔑。过去个别汉字的构成也有这方面的情况。当然这种字在两种文字中都是个别现象。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