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高古摹本存世仅十几件价值几何
王羲之 平安帖
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一幅书法摹本作品近日在日本被发现,东京国立博物馆说,这是40年来首次发现这种作品。
“这一个发现对研究王羲之的作品具有重大的意义。”日本国立博物馆在一份声明中说道,在1月22日到3月3日这幅作品将进行展示。
这幅作品被一个日本个人所拥有,这名所有者的姓名还没有被透露,这幅作品由24个汉字构成,总共三行,纸张的长为26厘米,宽为10厘米。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这幅作品的创作者是一名日本贵族书法家,但是在来自日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法家Jun Tomita的鉴定后,他认为这幅作品是模仿王羲之的摹本。
在2010年的拍卖市场上,著名收藏家刘益谦斥资3.08亿元,在中国嘉德秋拍成功竞拍了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摹本,引起了轰动。而在即将于1月22日至3月3日举办《书圣王羲之》特别展,一件新发现的王羲之摹本——“中报帖”的露面,也成为了业界最为关注的新闻之一。虽然摹本“下真迹一等”,但是其价值也不容小觑。
在中国书法史上,就影响力而言,绝对无人能与王羲之比肩。这位被后世尊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几千年来一直都是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心慕手追的对象。正是“最爱”他的唐太宗以“一字千金”遍搜天下之后又以其作品陪葬,使得后世再无得见“大王”真迹的机会。
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馆所藏的“王羲之”其实都是高古(唐宋为主)的精摹本,即便是高古摹本,存世的数量也只不过十几件,最为著名的有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快雪时晴帖》、流失日本的《丧乱帖》等。对于2010年拍卖的《平安帖》摹本,中国嘉德副总裁兼中国书画部总经理胡妍妍表示,“自宋代以来,这件《草书平安帖》就有著录记载,尽管已经流传千年,但是这幅作品传承有序,极其难得,不仅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而且还经乾隆皇帝御题两次,并历经多位收藏家收藏。台北故宫存有一件《行书平安帖》,与此件可称为姊妹篇。”
据胡妍妍介绍,我国古时候书法的复制法主要有四种,即响、临写、拓本(石刻)及刻本(木刻),其中以响最接近原作。所谓响,也称双钩廓填或双钩填墨。拍卖的《草书平安帖》就是双钩填墨的高古本。
此次露面日本的这件摹本采用双钩填墨临摹的王羲之作品,文字为“(便)大报期转呈也。知X不快。当由情感如佳。吾X日弊。为尔解日耳”,共3行24字。虽然,日本有关专家将其定为唐摹本,但是国内的有关专家表示,在没有亲自看到原作之前都不好说。
同时,从拍卖市场上来看,虽然有拍出3亿多的《平安帖》摹本,但同样也有珍品流拍的情况。2007年11月26日举行的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最值得关注的,是长年在日本流传的唐摹王羲之书法《妹至帖》。它是唐代摹本,创作于7世纪或8世纪,1973年发现于日本某名家流传下来的手鉴中,其与《丧乱帖》、《孔侍中帖》,2006年一起分别在中国上海博物馆及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中日书法珍品展”),并印有展览图册。
摹本究竟是否会受到追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要找到相关的“证据”。像《平安帖》最早见于宋代的《宣和书谱》。乾隆皇帝在这件《草书平安帖》盖满了各种收藏玺印,而且还在日理万机当中,做了很多此帖的研究和注释工作,他甚至把这41个字用行楷工工整整地重新书写了一遍,做了一个释文,之后还写一个评语:“可亚时晴帖。”
- 收藏专业术语
- 行话术语陶瓷术语书法术语绘画术语古币术语青铜器术语玉器术语玉石术语拍卖专业术语古家具术语紫砂壶术语钻饰术语翡翠术语邮票术语漆器术语
- 瓷器陶器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陶瓷修复其它分类唐三彩青花瓷珐琅器粉彩
- 字画书法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保存修复投资技巧书画流派常用术语文房四宝
- 玉石象牙
- 入门分类鉴定珍藏保养玉器文化和田玉象牙玺印
- 金银珠宝
- 白金钻石宝石玛瑙琥珀珍珠水晶银饰猫眼石红宝石蓝宝石
- 古家具
- 家具常识红木家具紫檀木黄杨木黄花梨金丝楠红豆杉阴沉木红酸枝杞梓木
- 古钱币
- 古币钱币纪念币发行公告历代货币近代钱币
- 奇石化石
- 田黄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珊瑚鸡血石巴林石雨花石化石矿石
- 雕品
- 木雕石雕根雕牙雕竹雕漆器
- 邮票
- 集邮常识市场行情发行公告集邮工具邮品
- 紫砂壶
- 紫砂常识紫砂艺人紫砂工艺紫砂名壶
- 青铜器
- 基础常识青铜年表名称解释青铜名器
- 杂项
- 篆刻碑帖古籍善本鼻烟壶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