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隶楷礼器碑

《礼器碑》,碑高227.2厘米,宽102.4厘米,石刻,隶书十六行,满行三十六字,字仅一寸二分左右。如果说小篆是先秦时期人们逐渐进入理性化思维的产物,是经过深思熟虑有意识地创作出来。而几乎与此同时,另一种更便于书写,更能表现作者个性的书体也悄悄萌发,并很快取代小篆,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这就是汉隶。它变易篆书的圆笔而为方笔,追求字的力度和气势,结构左右扩展,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更为美观,更为实用。而汉隶最重要的载体――汉碑,其碑碣之多,书法之美,风格之众,成就之高,后世无继。《礼器碑》,是汉隶的代表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汉隶的完全成熟。典型的具有蚕头、雁尾和波折的笔势,典型的方正谨严的结体,典型的整齐均匀的章法,一句话,典型的八分。此碑自宋以来,著录特多,书法艺术造诣很高,历来被推为汉隶书法的佼佼者,尊称“汉碑第一”。


《礼器碑》结构端庄凝练,流利秀美。用笔多为方笔,劲折凝重,起落笔时逆锋取势后,向左下方斜落,然后至终端时,提笔换向用逆势中锋行笔,向右上方提锋斩钉截铁的收笔,笔法瘦硬而雄强,波折挑笔提按幅度极大,构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书迹古茂渊雅,遒劲肃括,字字英姿,笔笔豪迈,磊落大方,精美绝伦。清王澍《虚舟题跋》更是推崇备至:“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犹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他还说:“此碑上承斯喜,下启钟王,无法不备而不可名一法,无妙不臻而莫能穷其众妙尔。”杨守敬《平碑记》亦谓此碑兼有众美:“汉隶如《开通褒斜道》、《杨君石门颂》之类,以性情胜者也。《景君》、《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者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明郭宗昌《金石史》评说:“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神功,弗由人造,其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汉诸碑结体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接也。”综观《礼器碑》,宽博而有法度,字体飘逸多姿,纵横跌宕,笔道有轻有重,抑扬顿挫,富弹性,有韵律,节奏鲜明。艺术感染力强,令人激赏。


《礼器碑》在唐代不显于世,宋稍显,到清代大显。自古以来,书家对其赞誉有加,它也以其成熟的笔势、结体和章法,成为学习隶书的楷模,影响至今。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