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归宗:这个品类不起眼,但是贵得有内涵!
以陶瓷为祭祀礼器,从上古时代已经开始。
《左氏 春秋》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对于掌握全国社会资源的统治阶级而言,最重要的只有两件事:祭祀和战争。
拜祭天地、祭祖、祭圣贤,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祭祀类别,是中国古代观念中最基本的三要素,即天、地、人。将天、地、人合而为一,称之为道,是中国独特的信仰体系。
《礼记·曲礼》中记载“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
古人把祭祀看做一种庄严的礼仪制度,礼器为拜天地神的物品具有优先性,养器指的是日常生活的器物。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300-771)祖丁鼎
高85.5公分,口径59.4公分,重94.65公斤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进入秦汉时期,礼崩乐坏,青铜礼器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是“藏礼于器”的传统却一直绵延到今天不断。
到了北宋时期,皇室为巩固统治之需,倡导复古三代礼制,诏令工匠仿照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铸就新庙堂祭器。
宋徽宗下诏官方编撰《宣和博古图》,收录了从商至唐的青铜器839件。
《泊如斋重修宣和博古图录》,图中所示为明万历十六年泊如斋刊本
随着宋室南迁,祖上留下的礼器尽毁于金兵之手。
然而帝王家为了巩固统治,对青铜器所代表的“礼乐文化”仍旧谜之执着坚守。
然金石不足,不得不转用瓷器仿照青铜器造型,来制作祭祀礼器。
在明清时期也遵循了以瓷器来制作祭祀用器,其器型分为实用器和礼器。
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年定,祭器皆用瓷。” 《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江西饶州府,如式烧造解。” 圜丘即天坛,是祭天之所;方丘即地坛,是祭地之所;而日坛、月坛顾名思义就是祭日、月之所。
现在的北京城中,依然保留了当年明清皇帝们祭祀天、地、日、月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
祭天是古代天子祭祀的头等大事。
“圜丘青色”,天坛的琉璃瓦也是采用与之相对应的蓝色。
明清祭天规定的瓷器,是一种纯色的“宝石蓝”釉,称为“霁蓝”或“祭蓝”。
明嘉靖霁青茶钟
台北故宫藏
黄瓷是祭地的专用之色,唐代以后的帝王们,一直“霸占”着黄色的使用权,全国禁止私造黄瓷,如有犯罪凌迟处死。
明弘治黄釉金彩牺耳罐-北京故宫
祭祀日神所用的瓷器为红色,称为“霁红”或“祭红”,红色如同太阳与火一般,是至刚至阳的代表。
“霁红”,在宣德时称为“宝石红”,被誉为千窑一宝。
晚明项元汴在《历代名瓷图谱》中记载:“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
祭月用的是白色瓷器,这类白釉瓷接近于玉质的白,白净盈润,温润如玉之感。
人们对定窑白、枢府白、甜白、德化白的高贵特质所痴迷,认为是月神的化身。
明永乐 甜白釉爵
成交价:158万 港币
2012年香港苏富比
清乾隆白釉瓷簠 台北故宫藏 清乾隆青白釉簋 台北故宫藏
据乾隆《皇朝礼器图式》记载,仿古铜器瓷质礼器造型主要有尊、爵、盏、豆、登、簋、铏、炉、鼎、觚、瓶等等,釉色可用黄、白、赤、青、月白釉等,丰富而多彩。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制不仅体现在皇室内廷中,也体现在民间的日常生活中。
颜色釉瓷作为祭器,体现着古时帝王对天地、神明与权力的重视,也见证了帝王的荣耀与虔诚。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最富有的人 ,是懂艺术的人!
- 万法归宗:这个品类不起眼,但是贵得有内涵!
- 耿宝昌:三招教你辨别康熙官窑与民窑之别
- 搞艺术、搞收藏,如何避“坑”?
- 未来几年:哪些艺术品最具备投资价值?
- 颠覆你的认知:这类米黄釉,会是市场下一个风口吗?
- 99% 的人都不知道:玩收藏的套路!
- 别争了:这才是未来古董文物鉴定的方向
- 从收藏家视角看中国艺术品:未来十年发展与趋势走向
- 书画艺术——当代人守住财富的“新密码”
- 3亿汝窑洗子惊世成交:一场没有硝价的文明争夺战,看懂的人都沉默了
- 一场资本与文明的合谋:艺术品市场正在悄悄改写财富游戏的底层逻辑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全民收藏的今天,古玩市场还有“漏“可捡吗?你知道怎么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