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的五大铁律:看懂就是赢家!
当下,艺术品投资已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不少人开始关注艺术品投资。但收藏书画,是“眼力+财力+耐力”的组合。因此在决定艺术品收藏投资前,尤其是对初涉此行的收藏爱好者,一定要了解艺术品收藏的五大铁律。
崔如琢作品《风动浮香 玲珑深碧》
原则一:买好艺术家的作品,看个性不看潮流。
学习书画知识,了解艺术史,例如中国画创作的主要方向,笔墨的基本知识和核心价值,和何为写意精神等。书法要了解字体演变(篆、隶、楷、行、草)及代表性书法家的风格特点等。要知、懂书画艺术的语言,能够从笔墨、物象表现、构图、气韵、题款、用印等方面辨别、分析作品的艺术水平。好的书画作品一定是有鲜明风格的,也就是有个性,走流行路线的作品就失去了个性。所谓个性,就是说作品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不看落款就能知道是谁的作品。
个性除了原创性,书画家还不能复制前人和自己,既继承传统、吸收别人的东西,又有自己在绘画语言、技法和符号上的个性表达,每一幅作品都有个性,但总体又有自己的风,格,这才是真正的大家。诚如国画大家崔如琢先生所强调的那样:不重复古人,更不能重复自己。
原则二:看精品不看应酬之作,买上乘作品。
每个书画家其实真正的精品也不多,大多是应酬之作、应景之作,所以判断一个书画家的艺术水平,你要看他的精品,收藏更要收藏他的精品、代表作。有个性的书画精品,都是不抄袭、模仿前人和“名家”风格,有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或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创新。很少应酬之作、应景之作,拒绝平庸和媚有些书画家对待创作非常认真严肃,从不趋炎附势俗,这样的书画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值得拥有和珍惜。凡是那些“逸笔草草”、故作高深的“大师”“名家”把画画、写字当作一种表演和摆谱的,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崔如琢 指墨书法 《事在人为》
原则三:看审美不看审丑。
人们之所以有文化艺术的需求,是因为有审美需要,美术,它首先是“美”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普通人而言,好的作品可能你不知道它“好”在哪里,“高”在何处。同时要有真伪鉴别能力,知道用溯源来辨证作品的真假和可靠性。警惕赝品、假画,就需要有“掌眼”的能力,“掌眼”不仅是辨真假,还要做到避免自己高价购入作品。作品真伪,关注作品来源,明确出处很是重要。而价值高、传承有序的作品,价值性会更高,公众的认可度也更高。并且这类作品的收藏,如价格控制合理,风险系数几乎为零。
崔如琢 指墨书法 《自强不息》
原则四:看水平不看头衔职务。
因为中国书画的门坎低,谁都能写上几笔、画上几笔,一些书画家的头衔简直吓死人,但收藏书画可不能看这些,你要看他的作品本身以及作品的艺术水准。千万不要被“大师”“主席”“教授”“国际”等头衔吓倒,也不要被“名家”忽悠。
举例说,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黄宾虹大师的作品相当便宜,远远低于其学生李可染的价格。原因就是人们对黄宾虹的艺术理解不深,对其作品的价值认识不到。宾老作品中蕴含的学问太深了,他的艺术在其生前和身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不被人们理解。他自己也曾说:“在我死后五十年,人们就会认识我的价值。”一直到1990年,大家才发现了黄宾虹的价值,市场上才开始逐渐热了起来。如今黄宾虹作品的价格已经基本上和李可染在同一水平线上了,《黄山汤口》更是以3.45亿元的天价超过了《万山红遍》。
崔如琢 《飞雪伴春》
原则五:看品格不看外表。
现在有很多书画家着装怪异,排场搞得很大,一幅大师的样子,这个就千万要小心了,除非天才书画家,一般来说真正的艺术家是很低调的、行事正常的。虽然“人品即画品”有点绝对,但固步自封、自我吹嘘、人品低下的书画家一时名气再大,其作品是没有长远收藏价值的,书画家是否有学识、思想和修养,是否对艺术有虔诚追求和痴迷,这点很重要,所谓“功夫在诗外”“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作品本身的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且收藏远近都要看,但是布局未来是核心。作品的学术价值、作者的学术论点是收藏的价值核心。最高级的收藏,是挖掘新秀,因为最高的回报,往往是从开始有你参与的时候就注定了的。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藏家注意:懂收藏的人,未来更富有?
- 收藏界正不断地持续洗牌,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类玩家...
- 在贪婪与敬畏之间:收藏市场的生死局与修行路
- 别再瞎跟风玩收藏了!这4类人群戳中90%藏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 收藏家为何痴迷至深?他们不怕贫穷,只怕失去心中的珍宝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哥窑成谜:为何市场却越卖越贵?
- 为何藏友说:99.99%的藏家玩不了南宋官窑
- 艺术市场暗潮汹涌:68万亿财富交接中,藏家将何去何从?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古董市场货源危机已来临:手上的藏品可要藏好了
- 经济越冷,艺术品越火?现在入手收藏,可能正踩准了节奏!
- 古玩收藏的黄金时代:珍藏与机遇的完美结合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