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龚经强:如何建立权威的文物艺术品鉴定体系?

发布日期:2025-08-22    来源:中国收藏网    责任编辑:弘仁元    阅读:11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艺术品鉴定体系这是一个关乎中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作为中华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华收藏网总裁和广州文物传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我深知建立一个权威、公正、透明的艺术品鉴定体系对于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这需要技术、制度、人才和市场多方协同,通过技术融合、标准制定与生态协同构建权威鉴定体系。以下是我的思考和建议:

 image.png

一、建立科学化的鉴定标准与方法

1. 科技鉴定与传统眼学相结合:单纯依靠专家眼学(经验判断)容易产生主观偏差,而仅靠科技仪器也可能无法全面评估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因此,需要将传统眼学与仪器检测(如微观老化痕迹分析、材料成分检测等)相结合。例如,使用与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国际知名机构同等水平的专业检测设备。

2. 推行统一的科技鉴定标准:国家应强制推行统一的技术检测标准和方法,确保鉴定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这包括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数据解读标准等。

3‌区块链溯源确权‌,主导弘仁元集团在艺术品交易平台(如中华收藏网、中藏联拍、鲸典数藏科技、共享画廊)应用区块链技术,为每件藏品生成不可篡改的"数字身份证",记录创作、流转、鉴定全流程,确保权属透明可溯。

image.png

二、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与监管制度

1. 实施资质认证与分级管理:建立艺术品鉴定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认证体系。明确从事艺术品鉴定所需的资质条件、认证方式和步骤,并对资质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不具备法定资质的机构和人员不得从事鉴定工作。

2. 切割利益链,确保鉴定独立性:当前许多鉴定乱象源于鉴定收费与艺术品估值挂钩(通常按估值的一定比例收取)。这容易诱发高估价值的虚假鉴定。必须改革收费模式,推行“鉴定成本”与“鉴定酬金”相分离的固定收费标准,杜绝按估值的比例收费。

3. 强化法律责任,惩戒虚假鉴定:通过立法明确虚假鉴定的法律后果,加大处罚力度,对出具虚假鉴定报告的机构和个人进行严厉追责,包括高额罚款、吊销资质乃至追究刑事责任。

image.png

三、推动鉴定程序的规范化与透明化

1. 实行“背对背”双盲鉴定与专家集体评审:一件艺术品可先由资深行家进行初审,再由相关类别的专家进行复审。评审时专家独立操作、“背对背”出具意见并签字,避免相互影响。同时,推行多位专家共同研讨的制度,以减少个人误判。

2. 建立流程公开与报告可追溯机制:公开鉴定的流程、方法和标准,让委托方了解鉴定过程。对出具的鉴定证书采用防伪技术,并建立数据库以便查询验证,增加伪造难度和成本。

image.png

四、构建"鉴定-金融-流通"闭环生态

1. ‌艺商联盟信用背书‌整合弘仁元拍卖、中藏投资、鲸典数藏科技等关联企业,提供"鉴定+拍卖+估值+质押"一站式服务:

2鉴定报告直接关联艺术品信托基金申领资格;

3平台对鉴定失误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倒逼严谨性。

image.png

五、加强人才培养与行业自律

1. 培养专业化、复合型鉴定人才: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既懂传统鉴定知识,又掌握现代科学检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注重培养人才的职业道德。

2. 发挥行业协会与权威机构的引领作用:鼓励成立更多如国文大都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之类的权威机构,依托文博单位的专家资源,树立行业标杆。行业协会应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自律监督。

image.png

六、利用新技术与数字化手段

1. 构建艺术品鉴定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收集和记录艺术品的材质、年代、风格特征等数据,为鉴定提供数据支撑和比对依据。这有助于逐步建立权威的数据库。

2. 探索区块链存证与溯源:运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记录艺术品的流转历史和鉴定信息,为每一件艺术品建立唯一的“数字身份证”,提升鉴定的可信度。

总之,建立权威的艺术品鉴定体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科技支撑和法律保障多方协同。通过统一标准、切断利益链、强化监管、推动透明化和拥抱新技术,我们完全有能力构建一个让“内行认可、外行放心”的健康鉴定生态,最终推动整个艺术品市场朝着规范化、金融化、国际化的方向蓬勃发展。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