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部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一、《文化部令第56号文件》正式实施于艺术品市场
国内艺术收藏品资产规模大约等于房地产总量,大约300万亿左右。随着《文化部令第56号文件》的实施,艺术品市场将金融资产化。
海量艺术品成为金融资产,计入企业资本和注入上市公司。
无疑,艺术收藏品金融资产化,大量收藏家将迎来春天。
二、艺术品金融化资产化的主要形式
艺术金融化也有几种主要形式:拍卖、证券、保险、信托、基金、典当、质押。而此前国内艺术品金融市场的情况是,拍卖、典当、质押的操作都存在操作困难的情况,特别是在艺术品的鉴定、估价、保管、变现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
随着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不断扩大,近几年,借助金融工具和手段,艺术品正以各种方式被迅速金融化,艺术银行、艺术基金与信托投资、艺术品按揭与抵押、艺术品产权交易、艺术品证券化交易……艺术品是一种“资产”被渐渐得到普及和认可。
4月20日起施行的《动产抵押登记办法》,让艺术品成为继房地产,股票金融,汽车,黄金珠宝后的合法抵押动产之一,艺术品成为名副其实的资产。
三、全国各地都在尝试登记艺术品动产
全国各地都在尝试艺术品动产登记。北京市成为国内首家开展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试点城市;
此后,上海一家艺术中心在全国率先探索创立了艺术品登记制证制度,由上海知识产权园对作品和艺术家进行多程序、多要素的登记确认后,放发真品“身份证”。
陕西为登记艺术品和文物古玩专门成立了陕西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这是陕西省司法厅批准,国家司法部备案,面向社会开展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工作的专业鉴定机构。深圳、郑州、洛阳、太原等城市,也都试点了文化艺术品动产登记,其目的就是根据市场形势的需要,打通变现的途径。
从艺术品司法鉴定到各地的艺术品动产登记,再到这次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办法》出台,可以看出政府对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的决心,这也意味着艺术品的收藏和买卖都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四、艺术品登记成为金融动产后怎么变现交易?
艺术金融,是将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以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方式。
其主要形式有:
1、 艺术品产权交易;
2、艺术基金;
3、艺术银行与信托;
4、艺术品按揭与抵押
5、艺术品租赁等。
目前占市场主流的是证券化的艺术品产权交易和私募化的艺术基金。
五、"艺术品市场金融资产化"现在已经促进市场繁荣
金钱对于艺术领域的促进作用却是不可否认的。经济层面的合理运作会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起到庞大的推动作用。
金融资本不仅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还以银行、信托、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本介入艺术领域,各种艺术品理财产品以及基于艺术品的金融产品频频问世、层出不穷,已成为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促进了艺术市场金融化的繁荣。
在当下的中国,运用好艺术品金融,就是要把艺术品看作是你资产配置中的一部分,善于利用市场工具和专业知识,把握好投资机会,同时也要做好资金风险控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富人和企业家开始意识到,除了房子、股票这些传统投资方式,艺术品也成为他们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从文化部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艺术品市场已进入“金融时代”!早知道早受益!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