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候鸟”:奥运徽章收藏家的全球迁徙
【中华收藏网讯】在奥运会期间,互换、收集各类奥运纪念徽章已经成为很常见的一幕,奥运徽章本身也成为国际体育“朋友圈”的纽带。为了交换徽章,不少人可以不远万里追随奥运季节“迁徙”,比如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的塞尔西奥-洛佩斯。
午间,在位于江陵的运动员村门口,记者遇见了塞尔西奥-洛佩斯。此时路上原本行人不多,但塞尔西奥-洛佩斯面前的“摊位”却热闹非凡,围着不少与之攀谈的记者或志愿者。看到记者时,他首先冒出了一句西班牙口音的英语:“换徽章吗?”

图为2018年2月11日路过的志愿者及工作人员在塞尔西奥-洛佩斯身旁挑选徽章。(参考消息网记者任韬衡摄)
塞尔西奥-洛佩斯的“商品展示台”琳琅满目,除了一些普通的游客纪念小徽章,还有不少极为珍贵的“限量版”。洛佩斯说,他本职是在IT行业,收集奥运徽章只是一个“昂贵”的爱好。为了这个爱好,洛佩斯曾经走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甚至还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
早在两个月前,洛佩斯就已来到平昌,住在奥运村附近的一家酒店。他说,这个“生意”并不挣钱,只为“情怀”,酒店价格不菲,“但普通版本的纪念徽章单价只有3欧元”。而且,他并不出售稀有品种的徽章,只接受交换。如此看来,支撑洛佩斯高成本负收益“生意”的理由,恐怕就只有热爱了。
曾经来华两次的洛佩斯对中国的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念念不忘中国的美食,以及诸多名胜古迹。他说,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他还会再去北京,继续自己的“徽章”生意。记者提醒洛佩斯,北京冬季温度有时可能比平昌还要低。洛佩斯笑答,虽然很冷,但他仍将很享受自己的徽章“生意”。
奥运徽章最早出现于1896年雅典奥运会上,原本只是用于区别运动员、官员和新闻媒体身份的圆形硬纸标识。后来,一些参赛选手通过交换身上所佩戴的圆纸牌,彼此传递美好祝福,由此逐渐形成风尚。
一百多年来,奥运徽章演变的愈加丰富,浓缩了举办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参与交换的群体范围也不断扩大,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普通观众,不仅可以通过这项活动分享有关奥运的故事和记忆,还可以建立自己的世界“朋友圈”、体育“朋友圈”。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艺术品抵押贷款开始实施,让一部分藏家先富起来!
- 六部委新政策激活收藏市场,民间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真正的收藏家玩收藏:第一关要经得起别人说假
- 上海试点破局:文物收藏市场从“乱象丛生”到“活力迸发”
- 文化部“艺术银行”:用数据告诉你,艺术咋走进咱们的日常?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藏家注意:懂收藏的人,未来更富有?
- 收藏界正不断地持续洗牌,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类玩家...
- 在贪婪与敬畏之间:收藏市场的生死局与修行路
- 别再瞎跟风玩收藏了!这4类人群戳中90%藏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 收藏家为何痴迷至深?他们不怕贫穷,只怕失去心中的珍宝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哥窑成谜:为何市场却越卖越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