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和田玉市场价值
【中华收藏网讯】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玉器史约一万年,而开采利用和田玉则有近八千年的历史,“玉石之路”比“丝绸之路”还要早数千年,秦代至清代象征皇权的玉玺多为和田玉制作,使得和田玉当之无愧的成为“国石”。近些年来,和田玉升值迅猛,收藏购买群体不断扩大,随着这种需求的不断增加,市场上涌入大量和田玉产品,购藏玉器也成为投资保值的一种选择,但和田玉疯狂升值的背后暗藏众多陷阱,收藏者一旦陷入误区,执迷不悟,就有可能以高价收藏了低档货,选购收藏和田玉需避免以下几点:
俄罗斯产黑皮料
一是过分看重产地。早在《千字文》中就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岗”之说,和田产出的和田玉一直都是收藏者趋之若鹜的上品,但随着和田玉矿的大规模开采挖掘,子料产出大幅减少,就连山料也供应不上市场的需求,于是俄罗斯、青海、韩国等地产出的和田玉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但是有些收藏者一心只求和田产,促使有些不法商家将其他产地的和田玉通过做假的手段,做皮染色,卖出子粒的价钱。其实,每个产地产出的玉石,都有上品,前两年俄罗斯产出了一批黑皮料,质细色白皮好,品质上乘,价格却比和田产低上一大截,这两年升值很快,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所以,只要质地细腻、油润度好、颜色纯正,不管哪出产的和田玉,都具有购买收藏的价值。
新疆产子料
二是过分重视产状。和田玉子料以质细色白脂分好著称于世,也是收藏界的宠儿。但子料是经过河水千百年的冲刷、相互碰撞形成的,会有品质好坏之分,有些子料裂痕多、礓石多、颜色差,就不具有收藏价值,有些消费者只要一听到是子料,就觉得是好东西,而忽略了和田玉收藏中最重要的质地。而过分看重子料带来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大量的造假之歪风,不法经营者用大量低价低质的山料在机器里磨成子料外形,再做皮做色冒充子料,没有经验的买家很容易上当。所以在收藏和田玉时,一定要避免只选子料,不要山料的做法。
新疆塔县产黑青料
三是过分看重颜色。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倾向,认为和田玉中的白色品种最好,非羊脂玉不购买,这种情况在内地市场格外明显。和田玉羊脂玉特别是籽料羊脂玉确实是和田玉中的极品,但其他品种中也不乏有值得收藏的好料。在玉石收藏界就有这样一句俗语:“世人只晓羊脂好,岂知黄玉更难找”,也有价值排行榜“一黄二白三墨”之说,如黄玉中的鸡油黄色品种,产量比羊脂玉还稀少,价值也可与羊脂玉子料相比美。比如在2004年北京瀚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年制”刻款黄玉出戟螭龙瓶,就以484万元人民币成交。另外新疆塔县出产的黑青玉,从发现到现在,短短几年间价格也翻了好几倍,极具收藏价值;碧玉品种的手镯,因颜色与翡翠有类似处,近两年以来,价格也是不断上涨。
新疆产青白玉
收藏和田玉时,要把眼界放开,不要只把眼睛盯在产地、产状、颜色等单一特性上,而是要关注玉石的质地、雕刻工艺、市场行情、成交价格等情况。
俄罗斯产苹果绿碧玉
总的来说,和田玉的收藏应以玉质为本,过份重视产地、产状、颜色而忽视了质地,就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只要质地细腻颜色纯正的和田玉,都具有升值空间。和田玉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其具有8000多年历史的价值还远远没有体现出来,收藏前景十分广阔。但在投资和田玉时需谨慎,不要盲目的购买,投资前不妨认真学习和田玉相关知识,了解一下市场行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六部委新政策激活收藏市场,民间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真正的收藏家玩收藏:第一关要经得起别人说假
- 上海试点破局:文物收藏市场从“乱象丛生”到“活力迸发”
- 文化部“艺术银行”:用数据告诉你,艺术咋走进咱们的日常?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藏家注意:懂收藏的人,未来更富有?
- 收藏界正不断地持续洗牌,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类玩家...
- 在贪婪与敬畏之间:收藏市场的生死局与修行路
- 别再瞎跟风玩收藏了!这4类人群戳中90%藏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 收藏家为何痴迷至深?他们不怕贫穷,只怕失去心中的珍宝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哥窑成谜:为何市场却越卖越贵?
- 为何藏友说:99.99%的藏家玩不了南宋官窑
- 艺术市场暗潮汹涌:68万亿财富交接中,藏家将何去何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