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红国宝北宋遗存鼓瑟吹笙天下无双
【中华收藏网讯】1994年1月,宿松县孚玉镇东街一何姓居民向文管所的同志反映,说其父在县城东郊平整农田时发现一座古墓,墓内有很多瓷器,现已拿回家了,请文管所的同志去看看。得到消息后,宿松县文管所的三位同志立即赶到他家,发现二十多件宋代瓷器和一块地券都放在一个竹提篮里,当时大家心里非常激动。通过很长时间的协商,何家同意将二十多件文物上交给文管所。作为奖励,文管所发给他们奖金500元,奖状一张。

造型或源于神话故事
这批文物被带回宿松县文管所珍藏起来,其中一件瓷执壶造型奇特,工艺精美,保存完整,被命名为仙人吹笙壶。1994年6月,仙人吹笙壶被由耿宝昌任组长的国家文物专家鉴定小组鉴定为一级甲等文物,是孤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宝级”文物。我省各地博物馆收藏文物有数十万件,其中国宝级的不过十余件,瓷器类的“国宝”更是仅此一件。
根据墓葬里同时出土的地券记载,这座古墓下葬时间为北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宋代瓷器存世较少,这件仙人吹笙壶造型独特,更是珍贵。根据专家考证,仙人吹笙壶应该是景德镇窑烧制的青白釉瓷,壶为人型。可以说,这件器物展现出了北宋时期景德镇窑高超的烧瓷水平和不凡的造型艺术。为什么叫“仙人吹笙壶”呢?有研究者认为,仙人吹笙壶的造型取材于《列仙传》中“王子乔吹笙凤鸣”的神话故事。也有人认为它是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弄玉吹笙引凤”的神话故事。近千年前的景德镇匠人究竟从何处得来的灵感,还有待考证。
名扬天下备受观众喜爱
最近一段时间文博类综艺节目的火爆,掀起了一轮热度空前的“国宝热”。很多珍贵文物“走到台前”,成了备受关注的“明星”,大家对文物的兴趣与珍爱令人难忘。实际上,在宿松县博物馆,仙人吹笙壶一直是备受观众喜爱的明星藏品,作为宋代瓷器的优秀代表,更是“声名远播”。
近年来,我省先后编写的《安徽省志·文物志》、《安徽馆藏珍宝》等书籍中都收录了仙人吹笙壶。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从全国各地选送了351件精品文物,参加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奥运特展,其中有三件是宿松出土的瓷器,仙人吹笙壶就在其中。此次参展的所有文物,都被收录进了中英文对照版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和《中国出土瓷器全集》,仙人吹笙壶的照片还被《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安徽卷》作为封面和书标,可见其在全国瓷器精品中的重要性。
文物见证历史,也讲述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故事。在宿松县博物馆,除了有仙人吹笙壶,还收藏有多件宋代瓷器珍品。《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安徽卷》收录有安徽各地出土的宋代瓷器70余件,其中宿松出土的就有多件。宋代瓷器收藏一直是宿松县博物馆一大特色,在全国也有极高的知名度。宿松距离景德镇不远,众多瓷器珍品的出现,不仅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工艺,也反映了宿松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当年社会经济的繁荣。
记者刘媛媛
●讲述人:
宿松县文物局局长杨庆环
●最难忘的事:
央视《国家宝藏》等文博类综艺节目的火爆,掀起了一轮热度空前的“国宝热”,很多珍贵文物“走到台前”,成了备受关注的“明星”。而在宿松县博物馆,就收藏有我省唯一一件“国宝级”瓷器。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艺术品抵押贷款开始实施,让一部分藏家先富起来!
- 六部委新政策激活收藏市场,民间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真正的收藏家玩收藏:第一关要经得起别人说假
- 上海试点破局:文物收藏市场从“乱象丛生”到“活力迸发”
- 文化部“艺术银行”:用数据告诉你,艺术咋走进咱们的日常?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藏家注意:懂收藏的人,未来更富有?
- 收藏界正不断地持续洗牌,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类玩家...
- 在贪婪与敬畏之间:收藏市场的生死局与修行路
- 别再瞎跟风玩收藏了!这4类人群戳中90%藏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 收藏家为何痴迷至深?他们不怕贫穷,只怕失去心中的珍宝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哥窑成谜:为何市场却越卖越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