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收藏,迷恋鉴定证书不可取!

【中华收藏网讯】笔者在一位藏友的微信朋友圈中,见到一则庆贺藏品通过鉴定的消息截图。说是一位藏友收藏的“北宋汝窑洗”,经过香港一家拍卖行鉴定,估价高达500万元,并且还给藏家发来了鉴定证书。而在该截图消息下的评论中,还有一些圈友送上祝贺的话语。
后来笔者得知,为了得到这张鉴定证书,藏家可是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和财力。原来,早在几天前,藏家通过网上渠道联系上一位自称是拍卖行的拍品征集人,得知其藏品将以图片送拍的形式寄到香港去鉴定,如果通过鉴定将需要支付估价的千分之一作为制证费用,不通过鉴定则不收取费用。于是,藏家又请来专业摄影师帮忙负责拍照,折腾了半天时间,才心怀忐忑地将照片发给对方。不曾想仅仅两天后,藏家就收到了对方提供的“好消息”。一阵惊喜之下,为了尽快拿到证书,按照约定,藏家分两次给对方汇款5000元,终于如愿拿到了这张“鉴定证书”。
说实话,这样仿佛“中头彩”般的好事,在笔者看来无疑就是一个骗局。仅从拍卖行以照片送鉴定的过程就令人费解,鉴定证书仅为普通A4纸打印,直观上就毫无权威性可言;尤其500万元的估价也让人对鉴定的目的性生疑,真的又何止这个价格呢?
其实,类似的情形在媒体报道中可谓屡见不鲜。然而,看似很容易就被看穿的骗局,却为何能让藏友乖乖入了局、掏了钱,还要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呢?这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除了骗子的巧言诱惑之外,很大一部分还在于藏家内心的浮躁以及对鉴定证书的迷恋。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确实有不少以个人或机构开具的鉴定证书,如文博界具有一定名气的人士,或者珠宝鉴定领域的权威科学鉴定机构等,而正规拍卖行既不会收取鉴定费用,也不提供鉴定证书。另外,目前在瓷器收藏领域,像汝窑、钧窑、元青花的完整器,一般都是由国有博物馆收藏的品种,其存世量之稀少已经是公认的事情。有专家提醒,像这种明显不符合逻辑的事情,藏家还是要多留个心眼,盲目迷信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惨痛的教训。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六部委新政策激活收藏市场,民间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真正的收藏家玩收藏:第一关要经得起别人说假
- 上海试点破局:文物收藏市场从“乱象丛生”到“活力迸发”
- 文化部“艺术银行”:用数据告诉你,艺术咋走进咱们的日常?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藏家注意:懂收藏的人,未来更富有?
- 收藏界正不断地持续洗牌,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类玩家...
- 在贪婪与敬畏之间:收藏市场的生死局与修行路
- 别再瞎跟风玩收藏了!这4类人群戳中90%藏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 收藏家为何痴迷至深?他们不怕贫穷,只怕失去心中的珍宝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哥窑成谜:为何市场却越卖越贵?
- 为何藏友说:99.99%的藏家玩不了南宋官窑
- 艺术市场暗潮汹涌:68万亿财富交接中,藏家将何去何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