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曾经风靡一时 如今你还有硕果留存吗

【中华收藏网讯】对小小的邮票,大家都不会陌生:或印着花鸟人物、或印着艺术珍品,面值则有“30分”、“50分”多种类型,有的邮票还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受到藏家青睐。在前不久一场拍卖会上,第一轮生肖邮票八十枚全张十二件便最终拍出126.5万元高价。而且,集邮也是很多老百姓的业余爱好。在写信还很流行的年代,不少人都有过集邮的经历,小小的集邮册承载了很多故事。
90后邓亮就是如此。他在七八岁的时候迷上了集邮,“小时候觉得集邮特别好玩,邮票上的图案花花绿绿挺好看,慢慢地对集邮越来越上瘾”。
“那时候写信的人多,就搜罗一些用过的信封上的邮票,攒着。”邓亮说,2000年以后逐渐会买一些特种邮票,但比例不高,“我没有像一些资深集邮爱好者那样花精力和金钱,所以爸妈还是比较支持。只不过上初中后学习紧张,不知不觉就放弃了”。
跟邓亮相似,穆穆(化名)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集邮,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还给她买了一个集邮册。她说,当时邮票比较好找,“大家都写信,每次拿到打了邮戳的邮票,都剪下来泡在水里,晾干后放进集邮册。发行了新邮票,爸爸也会给我买回来”。
“我爸爸和舅舅都是军人,记得当时发行过为军人通信使用的邮票,舅舅给了我十张。”得知穆穆的集邮爱好后,一些亲朋也给她送邮票,“一些国外邮票就是这么来的”。
穆穆集邮的习惯一直保持了五六年。在中考前,她的父亲去世了,从那以后,穆穆觉得不能再跟母亲要钱买邮票,“集邮”逐渐不了了之,“两本散的集邮册和三本邮票年册一直放在书柜里,搬了很多次家但一直跟着我,成为珍藏。看着它们,就想起当年跟父亲一起集邮的日子”。
“集邮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收集近千张邮票,穆穆说完全是出于爱好,几乎从来没有关注过邮票拍卖跟升值信息,“倒是听说过我的军邮能换钱,我还给了同学四张,给她妈妈买补品”。
诚然,一些人集邮是业余爱好,一些人则是真的当成了一生的事业。据媒体报道,邮票收藏爱好者蒋云很早就对邮票产生兴趣。自述收藏邮票距今已超过30年历史,数量已达近亿枚,邮票的材质和品类非常丰富,除了传统的纸制材料以外,还包括绒布、绣品、陶瓷等。多年来,蒋云收藏邮票“只进不出”,没有卖过一张邮票。
不过,不管是业余爱好,还是收藏、投资,对集邮的人来说有个问题很重要,那就是如何鉴别邮票真假。此前曾有报道称,有一位赵先生花6万投资邮票,但最终经过鉴定,手中的12套邮票是假的,6万元血本无归。
那么,应该如何辨别真假邮票?一位邮票鉴定专家告诉记者,看一枚邮票是不是假的,要从图案、文字、颜色、油墨、纸张、齿孔、背胶等各方面与真票进行对比。
据专家介绍,现在市场上广泛作假的邮票都是以胶版印刷,胶版的假票印刷出来的网点粗大、图案模糊、字体虚浮,假票大都会有叠色,漏色的缺点,“邮票纸与胶版纸、铜版纸都有明显的差异,假票在油墨技术上很不过关,颜色会明显的发暗,色相也不同”。
“一般假票在打孔上也很难做到标准,假票一般做出来的都是类似三角形齿孔,用放大镜观看呈现多边形,如果眼前的邮票齿孔不规则就得多加注意。”该专家建议,藏家可以准备好邮票鉴定设备,如双筒放大镜、紫外线灯等,再多参考一些权威鉴定资料,“目前邮票因为商业价值高而被广泛作假,正确辨别真假是收藏邮票的必备条件”。(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抵押贷款开始实施,让一部分藏家先富起来!
- 六部委新政策激活收藏市场,民间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真正的收藏家玩收藏:第一关要经得起别人说假
- 上海试点破局:文物收藏市场从“乱象丛生”到“活力迸发”
- 文化部“艺术银行”:用数据告诉你,艺术咋走进咱们的日常?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藏家注意:懂收藏的人,未来更富有?
- 收藏界正不断地持续洗牌,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类玩家...
- 在贪婪与敬畏之间:收藏市场的生死局与修行路
- 别再瞎跟风玩收藏了!这4类人群戳中90%藏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 收藏家为何痴迷至深?他们不怕贫穷,只怕失去心中的珍宝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哥窑成谜:为何市场却越卖越贵?
- 为何藏友说:99.99%的藏家玩不了南宋官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