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26年诏书“统一度量衡”银铤

【中华收藏网讯】鎏银,经光谱检测为鎏银铜质合金成分含有少量的镍,重750克。
“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诰承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公文书皇帝尽并兼天下”
意思就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原来的楚、齐、燕、韩、赵、魏等各国臣民(黔首:围黑头巾的,指臣民、老百姓)终于获得安定,立尊号为皇帝,于是诏令丞相状和丞相绾(状、绾为人名),规范度量衡,凡是不一致的都加以统一,凡是不清楚的都予以明确。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前,命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等对文字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书为主体,变大篆变小篆,淘汰了通行于其他地区的异体字,同时规定了字的行文要由右往左写,把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据《书法史话》上记载:李斯为河南上蔡人,秦代丞相,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书艺精到,是秦代篆书的第一大家及秦王朝统一文字政策的主要策划人和推行者,秦代的刻石以及各种权量,诏版上的文字均属李斯所写。
这枚诏版上的诏文正是秦统一文字的见证,也是统一度量衡的通用公文法令。从诏文上的四十字可以看出,这些字体笔画多为匀圆的线条,结构比较整齐,字体笔画引申拉长,圆润曲折,是研究秦小篆的现存实物之一。这件稀世珍宝,另外背面有篆文“足银”印戳,但上方模糊暗刻有俩金文字样无法辨认是否为标记还是作何使用不得而知。看下图放大后照片:
此枚银印不同于任何其他网上所见银板,做工规整,个人猜测为秦朝官铸银印青授使用的银印,秦始皇规定只有58郡郡守及左右丞相可享有银印青绶的待遇,地位及权利的象征。
这枚诏版上的诏文正是秦统一文字的见证,也是统一度量衡的通用公文法令。从诏文上的四十字可以看出,这些字体笔画多为匀圆的线条,结构比较整齐,字体笔画引申拉长,圆润曲折,是研究秦小篆的现存实物之一。这件稀世珍宝为研究秦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秦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提供了翔实物证,同时也对研究秦时的书法艺术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艺术和史料价值。经光谱检测为鎏银铜质合金成分含有少量的镍,重750克,为研究秦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秦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提供了翔实物证,同时也对研究秦时的书法艺术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汞齐冶金(amalgam metallurgy)提纯技术:是由汞参与并形成汞齐的金属提取或金属提纯的过程。利用欲提取的金属能与汞形成汞齐,而与其他杂质分离;然后再利用汞齐易分解、汞的沸点低(648K)的性质,加热汞齐使汞蒸发,或利用其他方法分离汞从而达到提取或提纯金属的目的。战国初期(距今2500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金(银)汞齐鎏金(银)的技术,即镀金技术。而混汞法始创于秦末汉初,这是最早的汞齐冶金,后来才传入西方的一些国家。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艺术品抵押贷款开始实施,让一部分藏家先富起来!
 - 六部委新政策激活收藏市场,民间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真正的收藏家玩收藏:第一关要经得起别人说假
 - 上海试点破局:文物收藏市场从“乱象丛生”到“活力迸发”
 - 文化部“艺术银行”:用数据告诉你,艺术咋走进咱们的日常?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藏家注意:懂收藏的人,未来更富有?
 - 收藏界正不断地持续洗牌,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类玩家...
 - 在贪婪与敬畏之间:收藏市场的生死局与修行路
 - 别再瞎跟风玩收藏了!这4类人群戳中90%藏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 收藏家为何痴迷至深?他们不怕贫穷,只怕失去心中的珍宝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哥窑成谜:为何市场却越卖越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