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欧洲皇室都喜欢收藏中国瓷器
【中华收藏网讯】埃德蒙在作品《白瓷之路》中,记述了瓷器出现和传播的历史。瓷器诞生于景德镇,之后,德国炼金术士波特格便宣布自己制成了瓷器,瓷器传到了德国麦森,欧洲首家瓷器工厂得以建立。

后来,英国信徒WilliamCookworthy也制成瓷器,随后英国工艺公司Wedgwood诞生了。如今,Wedgwood已成为全球最具英国传统的陶瓷艺术象征,成为英国皇室的御用瓷器提供商。
瓷器制作过程中,耐心和技术两者缺一不可。哪怕水多一点,就可能改变瓷器的质地。瓷器厚度也必须均匀,否则瓷器在冷却环节时,会出现裂缝。“其他制品,或许薄厚不均没大的影响,但瓷器却不然。制作中任何差错都会导致制作失败”,埃德蒙写道。

虽然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但这丝毫不能掩盖成功后制品的价值。瓷器薄厚均匀,富有光泽,又强劲稳固,以汤勺敲击,声音清亮,充满令人惊异的美感和力感。唐代有诗这样描述瓷器:“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埃德蒙这样描述瓷器制作:“用拇指和食指捏着核桃大小的土块,直到它变得稀薄如纸,直到它表面有你的指纹显现。继续小心捏薄,那过程似乎永无止境。你感到它越来越薄,直到变得像一片金色叶子,仿佛轻得要飘在空中。你感到它洁净无瑕,连你的手也干净清爽。那种感觉是纯白色的”。埃德蒙的文字,让人感到他对瓷器的迷恋。

为什么有人会花半辈子时间研究瓷器工艺?为什么国王那么渴望、需要瓷器?毕竟这种层次的物质早就脱离了必需品的范畴。“国王们享受被人嫉妒、令人恐惧的感受,享受搜罗奇珍异宝的乐趣,并且贪婪地想要更多。”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艺术品抵押贷款开始实施,让一部分藏家先富起来!
- 六部委新政策激活收藏市场,民间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真正的收藏家玩收藏:第一关要经得起别人说假
- 上海试点破局:文物收藏市场从“乱象丛生”到“活力迸发”
- 文化部“艺术银行”:用数据告诉你,艺术咋走进咱们的日常?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藏家注意:懂收藏的人,未来更富有?
- 收藏界正不断地持续洗牌,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类玩家...
- 在贪婪与敬畏之间:收藏市场的生死局与修行路
- 别再瞎跟风玩收藏了!这4类人群戳中90%藏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 收藏家为何痴迷至深?他们不怕贫穷,只怕失去心中的珍宝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哥窑成谜:为何市场却越卖越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