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火柴收藏者:最大的担忧是后继无人
【中华收藏网讯】如今,热衷于收藏的上海市民越来越多,收藏品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对于他们来说,收藏与藏品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年岁渐长,这些爱好收藏的市民普遍面临各种困境,比如缺乏存放场地以及妥善的保管维护等等。另外,他们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就是藏品的继承者。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采访一批沪上社区里的民间收藏者,听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喜与忧。
收藏火柴7000余件,最大愿望是能建个火柴博物馆
除了收藏,他更乐意做火柴文化宣传者
家住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的居民李涌金是个火柴收藏迷。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火柴,至今已经收藏了7000余件来自世界各国的奇异火柴,他的家俨然成为一个万国火柴博览会。而与他家一条苏州河之隔的对岸,在上海火柴厂原址上建设起来的上海商标火花收藏馆里也展出了李涌金500多件藏品。
李涌金介绍,周家桥地区曾经聚集了一大批工厂,如天原化工厂、申新纺织一厂等等,这里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火柴盒就像小百科全书,从它们的演变上可以看出我们民族企业的发展轨迹。”
在李涌金的“火柴王国”里,火柴盒的造型各异,比如三角形、六角形、圆柱形、菱形等等。材质也多种多样,有银、铜、锡、铅、瓷、木、竹、骨质等。火柴梗也是长短粗细不同。他的美国长梗火柴像筷子一样,有28厘米长。还有荷兰的风车造型火柴、日本的鱼网纹对襟衣服造型火柴、北爱尔兰餐馆专用的大厨造型火柴等等。除了外观各异,李涌金还收藏了不同用途的火柴,如加了防潮涂层,用于海上救险的抗风防潮火柴,也有添加了中药,拔火罐时能治病的药用火柴等等。
今年66岁的李涌金收藏火柴盒已有近40年的时间,他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有名的火柴厂。一切和火柴有关的东西都能引起李涌金的收藏兴趣。一只黄杨木雕刻的火柴匣让李涌金视作珍宝,其造型古色古香,上面还雕刻着一首诗。“清末明初,火柴是皇宫贵族的专属用品,当时为火柴制作了很多像这样精美的保护套。”李涌金说,这只火柴匣是三十多年前他从北京的古玩市场淘来的。卖家开价不菲,李涌金咬了咬牙,用相当于当时一个多月工资的价钱将其拿下。
李涌金说,如今火柴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但他希望留住那个时代的影子,让后人知道火柴是什么样子。于是前些年,他研究起了火柴的变迁和人类取火的历史。他到处收集原始取火器,如火镰、火石、取灯、阳燧等。多年来,李涌金写下了400多篇相关的研究文章。2006年,他的研究被汇编成书出版,名为《奇珍异藏话火柴》。
这些年,李涌金边收藏也边思考,其中一个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家庭收藏走向社会。近日他受到居委会邀请为社区青少年讲述火柴的历史,李涌金告诉记者现场反响不错,今后还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现在很多孩子都不了解火柴,甚至连它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如果未来能建个火柴博物馆,我愿意无偿提供我的藏品。”李涌金十分乐意做火柴文化的宣传者。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抵押贷款开始实施,让一部分藏家先富起来!
- 六部委新政策激活收藏市场,民间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真正的收藏家玩收藏:第一关要经得起别人说假
- 上海试点破局:文物收藏市场从“乱象丛生”到“活力迸发”
- 文化部“艺术银行”:用数据告诉你,艺术咋走进咱们的日常?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藏家注意:懂收藏的人,未来更富有?
- 收藏界正不断地持续洗牌,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类玩家...
- 在贪婪与敬畏之间:收藏市场的生死局与修行路
- 别再瞎跟风玩收藏了!这4类人群戳中90%藏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 收藏家为何痴迷至深?他们不怕贫穷,只怕失去心中的珍宝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哥窑成谜:为何市场却越卖越贵?
- 为何藏友说:99.99%的藏家玩不了南宋官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