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器掀起拍卖热潮
【中华收藏网讯】近两年,在“清三代”瓷器相继拍出天价后,市场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很多收藏爱好者将目光落在了时代相去不远的民国瓷器上,瞬间颠覆了“越老价值越大”的市场说法。
这种转变显示,藏友更理性,不再钟情“五大名窑”,追逐元明青花,退而求其次,将收藏行为锁定距今只有百年的文化领域中,避其热点,投资冷门,其不无道理。为了解收藏市场风向突然逆转的背后原因,记者访谈了几位资深的收藏专家,一探究竟。

清末后的又一次瓷艺复兴
研究近代史不难发现,民国时期极具时代特色,这注定了存市藏品饱含文化内涵,为未来定下了收藏有潜力的基调。
收藏专家李晓旭说,民国时期指的是1911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内忧外患,战乱不断,致使中国瓷业萧条衰落。正因此,一批为官制瓷的匠人流入民间,点燃了之后的民瓷复兴之火。
新粉彩瓷、浅绛彩瓷便是这一期间创烧的独具特色的新瓷。拿新粉彩瓷来说,与传统粉彩相比,无论是在造型、线条上,还是在光泽、色彩上,都吸收了近代画的营养,作品色彩浓艳,更符合大众的欣赏水平。
与新粉彩瓷不同,浅绛彩瓷更可谓民国瓷器的典范。在当时染料不足的情况下,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一批画家,为瓷作画,水墨勾勒,淡赭石渲染,低温烧制,使其瓷上纹饰近似于浅绛画。特殊的历史背景创造了这一独特的时代产物,为后来留下了一批文化遗产。

更值一提的是,民国时期也有御用瓷。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烧制了一批以水彩和粉彩为主的御用瓷器,常打有“居仁堂”款和“洪宪年制”款,工艺水准完全达到清王朝官窑的水平,业内称之为“瓷业衰退中的奇葩”。
民国瓷器拍市身价逐年上涨
民国瓷器日渐升温是近些年的事儿,尤其是浅绛彩瓷和民国新粉彩瓷,都是业内外众多投资者关注的对象。
在2002年的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曾一次推出了民国粉彩瓷器12件。其中,粉彩罗汉像以4.95万元成交。粉彩魁点斗图观音瓶估价6万元至8万元,最终以13.2万元成交。
在2003年北京荣宝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民国粉彩人物牧童骑牛图花瓶,估价8万至9万元,最后以9.68万元成交。此前也有一件民国粉彩人物纹瓶,底上有蓝料款印章“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当时估价3.6万元,经过一番竞投,最后以6万元成交。
2007年3月,中国嘉德拍卖专场中,推出了60多件民国瓷器,其估价在1至5万元之间。其中,汪野亭创作于1930年的一件绘粉彩山水方笔筒,估价仅为3.5至5.5万元,最终成交价竟达25.3万元。同年1月,在北京翰海迎春拍卖会上,一对民国粉彩百花不露地开光花鸟纹天球瓶,也拍得了22.55万元。
对于民国瓷身价的快速上涨,瓷器收藏专家任学明深有体会。他表示,由于民国瓷器兴起晚,早些年一些品相好、做工精美的瓷器只有千元左右,罕见的珍品也没超过万元。而如今,价格已不知翻涨了多少倍。
瓷器中的“黑马”成色几何
一位资深收藏界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民国瓷的文物等级和经济价值都不算高,但却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随着时间推移,民国瓷的投资价值可能会越来越高。

瓷器收藏专家任学明认为,从民国时期开始,陶瓷创作者开始在作品上署名,因此创作者的思想体现得更加浓烈,作品个人色彩更为鲜明。不仅画片题材易于被接受,人物清晰的神态、淡雅的色泽也更接近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加之民国时期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大影响了手工艺品的发展,所以精品瓷器多出于民国初期,且数量不多。
价值处于低谷,这是藏友们普遍认可的观点。资深收藏家谷先生回忆,最早文物商店最便宜的就是浅绛彩瓷,三五百一件,能买很多。随后浅绛瓷也开始逐渐升温,每件涨至千元或数千元,价格一直上涨至今,基本每年都有20%的涨幅。
民国瓷器之所以被看好,是因为无论从烧造技术上,还是图案设计、绘画技法上,都不亚于清晚期的官窑瓷器。另外,民国瓷器一些精品大多仿清三代官窑瓷器,不少流至海外,很多博物馆都把这些瓷器看作清三代的官窑,加之民国瓷器距今也有百年历史,不少完全可以和清三代官窑瓷媲美,这无意中抬高了民国瓷的档次和身价。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艺术品抵押贷款开始实施,让一部分藏家先富起来!
- 六部委新政策激活收藏市场,民间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真正的收藏家玩收藏:第一关要经得起别人说假
- 上海试点破局:文物收藏市场从“乱象丛生”到“活力迸发”
- 文化部“艺术银行”:用数据告诉你,艺术咋走进咱们的日常?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藏家注意:懂收藏的人,未来更富有?
- 收藏界正不断地持续洗牌,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类玩家...
- 在贪婪与敬畏之间:收藏市场的生死局与修行路
- 别再瞎跟风玩收藏了!这4类人群戳中90%藏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 收藏家为何痴迷至深?他们不怕贫穷,只怕失去心中的珍宝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哥窑成谜:为何市场却越卖越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