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里的冲动消费
【中华收藏网讯】你或许经历过这样的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超市买点日常用品,获得了抽奖资格,漫不经心的一抽,却拿到了最大的奖项——几万元的玉石只要一折。你若不信,还有玉石鉴定证书奉上,各项信息一应俱全。这时,觉得怎么都不会亏的你脑门一热,就花了这笔钱,将这份“幸运”收入囊中。而后不时拿出来细细端详,却越看越不对劲,方知做了他人的“入网之鱼”。这样的事情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笔者也亲身经历过,特等奖说中就中。不过想着一个寒酸柜台租在角落,卖总价几百万元的玉石,怎么看怎么别扭,笔者没细看那些玉石,寒暄了几句走掉了。

收藏市场里,价格属性是个非常模糊的定义,普通的收藏者,如果不是经常浸淫在这方面,并且“术业有专攻”,很难知晓其真正的价格。而那些颇有“心计”的卖家,便从中做文章。当一份“幸运”降临时,人们往往觉得是自己的好运,并不会立刻觉察出来这是一份被设计的“运气”。超低的折扣引发的占有欲下,人们往往不会去仔细注意器物的品质,心甘情愿花钱。更让人寒心的是,这样的骗局,事后的维权成功率基本为零。
假的东西和卖假的商家,永远是收藏市场里的“刺”,前文提到的那种骗局,说起来连入门水平都算不上。真正的收藏市场里,真真假假远超广大藏家的想象。从正规的拍卖公司拍卖会到古玩街的地摊,都有可能遇到骗局和假货,这其中有很多是收藏者完全无法鉴别出来的,甚至部分专门从事鉴定的专家都有可能吃亏。考虑到这个,再考虑到收藏是个消费活动,大家在购买收藏品的时候,更需要三思,冲掉消费带来的可能是各种麻烦和堵心的事情。

一个健康的市场当然不能让自己的消费者一直面临如此“危机四伏”的境地。这就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有效的处理手段,如前文的骗局,尽管违反了多项法律条文,但是消费者维权却举步维艰,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如果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惩治这样的行为,自然大快人心。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大家面对“诱惑”保持理智,提高自己的收藏水平,这样就不会因一时冲动,喝下无良商家的迷魂汤。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艺术品抵押贷款开始实施,让一部分藏家先富起来!
- 六部委新政策激活收藏市场,民间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真正的收藏家玩收藏:第一关要经得起别人说假
- 上海试点破局:文物收藏市场从“乱象丛生”到“活力迸发”
- 文化部“艺术银行”:用数据告诉你,艺术咋走进咱们的日常?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藏家注意:懂收藏的人,未来更富有?
- 收藏界正不断地持续洗牌,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类玩家...
- 在贪婪与敬畏之间:收藏市场的生死局与修行路
- 别再瞎跟风玩收藏了!这4类人群戳中90%藏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 收藏家为何痴迷至深?他们不怕贫穷,只怕失去心中的珍宝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哥窑成谜:为何市场却越卖越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