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宝贝!绝世双鼎
潘祖荫简介
潘祖荫(1830-1890年),字伯寅,号郑?,清代吴县人。为历任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高官的状元宰辅潘世恩之孙。历任侍读学士、工部尚书、军机大臣等。好金石;图书金石收藏甲于吴中,闻名南北。著有《滂喜民斋丛书》、《攀古楼彝器款识》等。
世人知道潘祖荫,多是因为他曾当过清朝刑部尚书,更因为他是古玩字画的大收藏家。在收藏界,人们叫他“潘神眼”。他收藏的国宝级文物大盂鼎和大克鼎,至今还在故宫博物院存放,也是我国青铜器藏品中的至尊。
左宗棠抱恩馈赠大盂鼎
大盂鼎系西周康王时代奴隶主贵族为颂扬康王、祭祀祖先而造的大鼎,距今已3000年,是迄今出土的形制最大的西周青铜器。鼎高101.5厘米;口沿下饰兽面纹一周,三足上部各饰一兽面,纹饰极为精美。鼎内腹壁铸有铭文19行、29l字,记载着周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1003年)对大贵族盂的训诰和命令,铭文内容真实地反映了西周奴隶社会的状况。
大盂鼎出土后,首先被岐山豪绅宋金鉴占有,道光三十年宋金鉴出银3000两把大盂鼎赎买到手,其后代又以700两纹银将该鼎出让给左宗棠的幕僚袁保恒。几年后,因官场倾轧,有人上疏检举左宗棠“居功自傲,图谋不轨”,时任工部尚书的潘祖荫上疏力救,他向咸丰帝上奏说道:“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潘祖荫的这两句话,让左宗棠的名字几乎一夜传遍全国。当时左宗棠正做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也就是个帮忙的师爷。由于潘祖荫的搭救,左宗棠得以幸免。为报救命之恩,左宗棠以心爱之物大盂鼎慷慨相赠。
黄金600两换不去举世双绝
大克鼎为周孝王时铸造,距今2800多年。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鼎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是已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的第二大器。大克鼎是大贵族膳夫克祭祀其祖父师华父的重器,铭文内容真实地反映了西周奴隶制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
大克鼎出土后的第一主人是潘祖荫的门长柯劭,稍加协商便归了潘祖荫。同时拥有举世双绝,使潘祖荫大喜过望,他为此专门镌刻了“宝藏第一”的印章。自二鼎安身潘家后,慕名求见者门庭若市,凯觎者亦不乏其人。但潘祖荫始终不受威胁利诱,坚持珍藏二鼎。潘病故后,其弟潘祖年将二鼎运回故乡苏州,作为传家之宝谨慎守护。
上世纪20年代,一个美国人专程赶到苏州,愿以黄金600两或楼房一幢换二鼎,潘家断然拒绝。抗战前夕,对二鼎垂涎三尺的国民党要员特在苏州建造一幢大楼,企图以办展览会的名义长期占有二鼎,此计也被潘家识破婉拒。1937年抗战爆发,苏州沦陷,二鼎命运危如累卵。为确保不受磨损,潘家在鼎内塞入破絮,鼎的四周又杂置了几十件较小的鼎彝,再覆盖泥土、砖石。日军曾多次闯入潘宅搜查这两件国宝,有次一天之内竟搜了7次,但挖地三尺空手而归,二鼎得以安渡劫波。
大克鼎变身全聚德吉祥物
大盂鼎和大克鼎是青铜器中的极品,是西周时代的鸿宝重器,与陈介祺所藏的毛公鼎被并誉为“海内三宝”。大盂鼎、大克鼎后留传给潘祖荫的侄孙媳潘达于,潘达于在1951年将二鼎捐赠给当时正筹建上海博物馆的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二鼎遂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现大盂鼎存放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大克鼎存放在上海博物馆。
大克鼎虽然从清末离开北京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但是北京的一家闻名遐迩的餐饮企业却在2003年用大克鼎做了吉祥物,这家企业就是全聚德。据说是因为大克鼎的“大克”两字和英文DUCK(鸭子)谐音。这也算是大克鼎的一段花絮。
- 收藏专业术语
- 行话术语陶瓷术语书法术语绘画术语古币术语青铜器术语玉器术语玉石术语拍卖专业术语古家具术语紫砂壶术语钻饰术语翡翠术语邮票术语漆器术语
- 瓷器陶器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陶瓷修复其它分类唐三彩青花瓷珐琅器粉彩
- 字画书法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保存修复投资技巧书画流派常用术语文房四宝
- 玉石象牙
- 入门分类鉴定珍藏保养玉器文化和田玉象牙玺印
- 金银珠宝
- 白金钻石宝石玛瑙琥珀珍珠水晶银饰猫眼石红宝石蓝宝石
- 古家具
- 家具常识红木家具紫檀木黄杨木黄花梨金丝楠红豆杉阴沉木红酸枝杞梓木
- 古钱币
- 古币钱币纪念币发行公告历代货币近代钱币
- 奇石化石
- 田黄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珊瑚鸡血石巴林石雨花石化石矿石
- 雕品
- 木雕石雕根雕牙雕竹雕漆器
- 邮票
- 集邮常识市场行情发行公告集邮工具邮品
- 紫砂壶
- 紫砂常识紫砂艺人紫砂工艺紫砂名壶
- 青铜器
- 基础常识青铜年表名称解释青铜名器
- 杂项
- 篆刻碑帖古籍善本鼻烟壶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