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竹制品的艺术魅力
中国的竹制品先秦以前就已出现,均以日用品和生产工具为主。作为艺术品的出现,是在唐以后,能考证的是一种叫“尺八”的乐器,现藏于日本正仓院,唐代流传于日本,花纹为仕女、树木、花草、飞禽、蝶虫,是典型的唐代风格。相反,在中国却只能从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看到对唐代竹制品的介绍。而从银川西夏陵区八号陵室出土的竹雕残片,雕有人物、庭院、假山、花树等,年代上却已经是南宋的产品。因竹易蛀易朽,不易保存,现今发现保存的大多是明以后的,尤其作为竹雕艺术品存世的,当为明清两代。主要流派也为两大派,即“嘉定派”和“金陵派”,嘉定派以朱松龄为代表的朱氏三代人(第二代的朱缨,号小松;第三代的朱稚征,号三松),精于镂雕,深浅可五六层,后又创留青等技法。金陵派以李耀、濮澄为代表,不事精雕,而求自然雅趣,经手稍作打磨即成大器。尤以后人张 希黄以留青之多少深浅来反映色彩层次。直至晚清,竹雕艺术日渐衰弱。虽在竹子产地浙江一带产生了不少大家,其地位和影响终不能和上述两大流派相提并论。
竹雕艺术兴盛于明清,主要是文人的追捧,称竹为君,取其高风亮节,宁折不弯为自喻清高,一日之见,可消百忧。文人居竹、画竹、写竹、玩竹,长年厮守,为文房雅玩不可或缺的品种。明清以来的精品很难觅见,但一般竹雕制品稍加留意还是常可见到的,价格也非天价。
竹制艺术品作为杂件被人重新认识后,竹刻艺术这一传统工艺也愈来愈被人们重视。
现代竹刻大师徐素白(名晓钟),终身从事竹刻技艺的研究,生前和唐云、江寒汀、程十发、白焦、冯超然等频繁合作。竹刻表现为书画,书画融于竹刻,创作了一件件艺术精品。在他的刻刀下,竹子犹如宣纸,把中国书画的笔墨韵味表现得惟妙惟肖,尤其在留青竹刻上,突破前人以进刀深浅表现层次性和立体感的传统手法,而代之以阴阳并蓄的刀法虚实相间,产生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
作为徐素白的二代传人,次子徐秉言,几十年来寒窗、瘦竹、苦刀,潜心研学父亲的竹刻技艺,传承上已将其父的表现手法熔为一炉,如出一刀,而且在表现作品的写意手法上,运用卧刀飞劈,独辟写意气韵,并且在材质的运用上,扩散到红木和紫檀木上,被誉为武进竹刻的徐氏代表人物。笔者有幸经好友汤兆基介绍,多年前在一次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上与秉言相识,谈来投缘,意趣相逼,秉言兄嘱汤兆基绘梅题款,由他精心操刀,千枝交错,梅绽数朵,花蕊花瓣,层次分明。数年下来,竹面泛红,枝梅凸现,似有暗香扑鼻,“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汤兆基的题字属豪放一体,与画面气韵交汇。每每闲坐下来,或闲聊,或独思,手不离斗竹斗梅,呵之以气息,抚之以汗脂,包浆渐生,光泽和润,火气消退,而人之心情由浮躁转为清静,真可谓“一日见竹,百日无忧”呵!
- 收藏专业术语
- 行话术语陶瓷术语书法术语绘画术语古币术语青铜器术语玉器术语玉石术语拍卖专业术语古家具术语紫砂壶术语钻饰术语翡翠术语邮票术语漆器术语
- 瓷器陶器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陶瓷修复其它分类唐三彩青花瓷珐琅器粉彩
- 字画书法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保存修复投资技巧书画流派常用术语文房四宝
- 玉石象牙
- 入门分类鉴定珍藏保养玉器文化和田玉象牙玺印
- 金银珠宝
- 白金钻石宝石玛瑙琥珀珍珠水晶银饰猫眼石红宝石蓝宝石
- 古家具
- 家具常识红木家具紫檀木黄杨木黄花梨金丝楠红豆杉阴沉木红酸枝杞梓木
- 古钱币
- 古币钱币纪念币发行公告历代货币近代钱币
- 奇石化石
- 田黄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珊瑚鸡血石巴林石雨花石化石矿石
- 雕品
- 木雕石雕根雕牙雕竹雕漆器
- 邮票
- 集邮常识市场行情发行公告集邮工具邮品
- 紫砂壶
- 紫砂常识紫砂艺人紫砂工艺紫砂名壶
- 青铜器
- 基础常识青铜年表名称解释青铜名器
- 杂项
- 篆刻碑帖古籍善本鼻烟壶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