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青竹刻日久显神奇
竹刻有圆雕、透雕、皮雕、浅雕等类。皮雕又称留青竹刻,是竹刻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就是在竹刻时只留竹子青筠的一种雕刻技法,通常为浅浮雕,所用之材为成长数年的腊月毛竹,施艺时,将纹饰以外的竹青剔去,仅露出纤维状竹肌,由于竹青与竹肌在质地、色泽上的明显差异,故作品能取得笔墨神韵般的艺术效果。这种竹刻,不仅精巧,而且外表润泽,随着年代的逐日推移,青筠处泛黄,其图案显示的独特韵味也会越发神奇、古朴。
留青竹刻最早起源于唐代的金银器镂錾及石刻浅雕工艺,至明末清初才盛行,据实物考证,我们迄今所见最早的留青竹刻实物,是一支唐代的管乐器“尺八”,现藏于日本正仓院。
据史书记载,在我国历史上,把留青竹刻工艺推到一个崭新层次的当数明代竹刻家张希黄。张希黄,字希黄,号宗略,浙江嘉兴人,后人称之“留青圣手”。张希黄剔地阳纹的留青竹刻法与唐代的“尺八”不同,他是在极薄的竹筠上,用全留或多留、少留或不留等多种技法,来表现画面的丰富层次,刻划出深浅浓淡之变化,刀法娴熟,形象生动,极具中国画的墨韵,同时,他借鉴绘画艺术表现的青山楼阁,工精绝伦,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一件“山窗竹影”竹臂搁,长19.1厘米,宽5.8厘米,整幅画面展现了江南乡野庭院的美景:远山峰石秀峭,庭院翠竹掩映,大门敞开,门前一人,躬腰在清扫,窗明几净,空旷恬静,给人一种远避尘嚣的宁静之美。臂搁上端空白处还镌刻了一行诗句:“试笔山窗竹影凉,闲临小字模鹅章,空巢燕子时飞过,带得新花落纸看。”下有“张宗略”与“希黄”阴阳文印个一方。张希黄的传世之作不少,皆细致工妙,精美绝伦,其中尤以“山水楼阁”笔筒最为典型,笔筒所呈色泽浓淡有致,所刻画面由近处的楼阁与远处的山峦组成,山峰层峦迭障,危岩嵯峨,一近一远,相互映衬,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洋溢着浓厚的文人气息。
继张希黄后,习留青技法的人甚多,尤以清代中期的尚勋造诣最高,其次如民国时期浙江吴兴的金西崖,江苏武进的徐素白,苏州的支慈庵和无锡的张韧之等。留青竹刻一般有臂搁、屏芯、笔筒、香筒、诗简、扇骨、虫具,文具等,其中尤以臂搁居多,它融雕刻、书画、诗文、印章、造型于一体,又因竹皮为黄色,竹肌为红色,年深月久,竹皮竹肌的色泽反差很大,竹肌颜色渐呈紫红色,犹如初熟樱桃、抛光之琥珀,赏心悦目,令人爱不释手,已有众多的国内外收藏家将其入藏。
- 收藏专业术语
- 行话术语陶瓷术语书法术语绘画术语古币术语青铜器术语玉器术语玉石术语拍卖专业术语古家具术语紫砂壶术语钻饰术语翡翠术语邮票术语漆器术语
- 瓷器陶器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陶瓷修复其它分类唐三彩青花瓷珐琅器粉彩
- 字画书法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保存修复投资技巧书画流派常用术语文房四宝
- 玉石象牙
- 入门分类鉴定珍藏保养玉器文化和田玉象牙玺印
- 金银珠宝
- 白金钻石宝石玛瑙琥珀珍珠水晶银饰猫眼石红宝石蓝宝石
- 古家具
- 家具常识红木家具紫檀木黄杨木黄花梨金丝楠红豆杉阴沉木红酸枝杞梓木
- 古钱币
- 古币钱币纪念币发行公告历代货币近代钱币
- 奇石化石
- 田黄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珊瑚鸡血石巴林石雨花石化石矿石
- 雕品
- 木雕石雕根雕牙雕竹雕漆器
- 邮票
- 集邮常识市场行情发行公告集邮工具邮品
- 紫砂壶
- 紫砂常识紫砂艺人紫砂工艺紫砂名壶
- 青铜器
- 基础常识青铜年表名称解释青铜名器
- 杂项
- 篆刻碑帖古籍善本鼻烟壶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