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不完全佚名”造假法“挖款章”伪作辨识
图一
图二
今天我们再来揭示与以往似曾相识的“不完全佚名”造假法之“挖款章”伪作。凡是涉及到“挖款章”造假,其“惯例”都是先到市面上去物色接近于某大名家手笔的“小名家”的或真迹或伪作成品,待取得“坯本”后,便将原作或伪作中的题款和名号印章挖去,另重新钤盖上或真或伪的被作伪名家的名号章或其他闲章。于是,一件“新”的伪作便这样被“改头换面”般炮制出来了。
正是由于赝造“不完全佚名”造假法之“挖款章”伪作相对比较容易,因此现在有许多古今书画名家皆被作伪,以该种特殊手段仿冒而成的伪作其“像”的程度或高或低,受它们蒙骗的大有人在。图1此件号称“清代刘墉”的书法在这五六年间就曾数次投拍于各地拍卖行中,每一次竟都能被竞拍出去。粗略看此字迹,似与署名者刘墉的手书有一些相近,只有鉴定古代书法经验较丰富的人,经仔细辨察才能感觉出它内在的笔墨气质存在有不少差距。从笔墨质量说,刘亲笔书写的字,力重势沉,墨迹较接近于“剥”与“蚀”的醇厚感,同时线条的粗细变化较自然、妥帖,这是书者笔力好的充分体现。再回过头衡量图1书作,其笔线过于平实,墨迹好像只留存于纸的表面,尚不能沉浸入纸,这样每个字笔划的厚度和力度就显得不足,因此气韵神采就大打了折扣,另外其章法编排上也让人感觉到很不自在。综合种种迹象,我判断图1成品的原始书者很可能是民国时期的刘体书法“传人”,后疑是该成品被挖去款章,另加盖一方“刘墉之印”的特大号印章,以掩盖材质的挖补痕迹。请大家再认真看一下图2这件典型的刘墉书法,它一入眼就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以其笔墨特点和质量作评价,称其“柔中带刚”、“平中寓险”应该一点都不为过。
从对图1和图2一疑伪一真迹书法的对比分析中,以及根据我个人的鉴定经验可总结以下几点辨识这类伪作的注意事项:一是对任何只有印章而无款识的号称是某名家作品的鉴定都要坚持以“作品内在要素为本”的工作方针,要认真仔细地逐一审视每项依据,甚至于连材质的可疑之处都不能放过;二是当我们感觉到或用笔或用墨或造型的某项鉴定依据有“落差”时,应尽可能多找一些已确认真迹做比较,做到三思而后行,而绝不能轻易判断真或伪;三是每接触一件此类待鉴定物,应先在心理上排除它们或“陈旧的材质”或“详实的著录”或“动听的故事”等给“鉴定眼光”带来的干扰,防止来自待鉴定作品的“外在因素”左右了我们的判断。
- 收藏专业术语
- 行话术语陶瓷术语书法术语绘画术语古币术语青铜器术语玉器术语玉石术语拍卖专业术语古家具术语紫砂壶术语钻饰术语翡翠术语邮票术语漆器术语
- 瓷器陶器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陶瓷修复其它分类唐三彩青花瓷珐琅器粉彩
- 字画书法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保存修复投资技巧书画流派常用术语文房四宝
- 玉石象牙
- 入门分类鉴定珍藏保养玉器文化和田玉象牙玺印
- 金银珠宝
- 白金钻石宝石玛瑙琥珀珍珠水晶银饰猫眼石红宝石蓝宝石
- 古家具
- 家具常识红木家具紫檀木黄杨木黄花梨金丝楠红豆杉阴沉木红酸枝杞梓木
- 古钱币
- 古币钱币纪念币发行公告历代货币近代钱币
- 奇石化石
- 田黄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珊瑚鸡血石巴林石雨花石化石矿石
- 雕品
- 木雕石雕根雕牙雕竹雕漆器
- 邮票
- 集邮常识市场行情发行公告集邮工具邮品
- 紫砂壶
- 紫砂常识紫砂艺人紫砂工艺紫砂名壶
- 青铜器
- 基础常识青铜年表名称解释青铜名器
- 杂项
- 篆刻碑帖古籍善本鼻烟壶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