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汝瓷之"色" 倾倒君王

汝瓷之“色”:雨过天晴云破处


汝窑瓷器工艺考究,以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清新爽目,妙不可言。其釉色,青如明镜,绝美脱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仿佛说出来就沾惹了尘世俗气。如果非要形容汝瓷,就如传说中绝世的柴瓷一样,她们可以同享“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盛誉。


汝瓷注重釉色的典雅,开片唯美,不讲究刻划装饰,个别器物仅仅装饰一道或几道弦纹。造型大多模仿古代青铜的样式烧造,古朴而端重,颜色纯而不腻,淡而不寡。有诗人曾作诗吟诵“千峰碧波翠色来”,恰如其分。





汝瓷之"色" 倾倒君王


皇帝督造:宋徽宗为之倾心


艺术大帝宋徽宗,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他的一生就是为艺术而生的一生,对各类艺术藏品,特别是瓷器鉴赏有很高的造诣,阅遍世间奇珍异宝,却一生独喜汝瓷。


整个汝瓷的创造与发展都与徽宗息息相关,特别是对汝瓷的颜色偏好可以称为徽宗的艺术精神的一种完美呈现。宋徽宗,主张艺术应该简约朴素,因此他认为繁华锦簇的藏品极其艳俗,汝瓷素雅高洁的青色,才是陶瓷收藏的最高境界的追求。


这里有两个小故事可以佐证,传说一天宋微宗做了个梦,梦到一种被水洗过雨过天晴的颜色题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醒来后即命工匠烧造这样颜色的瓷器。另一种说法是徽宗崇尚道教,道教与上天的交流时靠一种叫“青词”的文字方式,道教犹爱这种青色,徽宗也认为青色是最淡雅不俗的颜色,汝瓷的颜色由此而生。


为了能烧制出符合自己心中的颜色,徽宗曾亲自督造汝州青瓷。历史记载,徽宗觉得“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而色,如碧峰翠色,清雅肃静;釉,堪剔透明珠,清澈温润的汝瓷,暗合宋徽宗审美,让这位“教主道君皇帝”大为倾心,下令烧制汝瓷,并亲自督造,可惜徽宗是个冠绝寰宇的艺术家,却不是一个好皇帝,在他的领导下宋朝很快就灭亡了,汝瓷也因此大量的破坏遗失,全球不足79只。





"汝瓷"之色 倾倒君王


御笔亲题:乾隆皇帝为之颠倒


历史还有另外一个人与宋徽宗同样痴迷于瓷器,就是乾隆皇帝。可以说他对宋瓷特别是汝瓷的痴迷程度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并利用皇权大肆搜罗。


汝瓷的盘、碗、洗等均采用裹足支烧,圈足外撇,器底留有细小如芝麻大小的支钉烧造痕迹,形成“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辰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独有特征。这也是乾隆痴迷的汝瓷的地方。乾隆皇帝被有着蝉翼纹般的细小开片,时隐时现如晨星闪烁的瓷钉以及那绝美异常天青釉所倾倒,曾亲笔作诗一首颂扬。


据记载,现藏于英国伦敦大学戴维德基金会的一个汝瓷碗的底部烧刻一首诗:“均窑都出修内司,至今盘多艰致,内府藏盘数近百,则晨星见一二。何物不可穷其理,大难藏盘小易,于斯亦当知惧哉,愈大愈难守其器。”此诗的刻文凹陷处仍可见朱砂痕,是乾隆御题诗刻文的常见做法。诗中虽将此碗误认为钧窑作器,但还是看得出,汝瓷得到了乾隆帝的喜爱。


拓展阅读:


汝瓷款识


汝瓷隶属于宋瓷,在宋代,并没有形成瓷器底下写款的制度,只有部分瓷器写款。比如汝窑的款识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是甲、乙、丙。这就是编号,按照顺序很好理解。但这种编号不是烧制的时候写上去的,都是后来才刻上去的。


还有一种底下写很明确的文字,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款识,而今在台北故宫或以看到的汝瓷上的“奉华”两个字。“奉华”指什么呢?奉华堂,南宋德寿宫的配殿,是宋高宗赵构的宠妃刘贵妃居住的地方,很多写“奉华”的汝窑都是她用的。


史书上记载,刘贵妃还有点儿才华,会画画,她自己有两方章,一大一小,刻着“奉华”两个字,画完以后盖在上面。奉华款的汝窑都应该是刘贵妃的私人之物。


今天的台北故宫里有个纸槌瓶,上面也刻着“奉华”两个字,中间留着一块空地。据说乾隆皇帝看见以后,觉得自个儿也得刻上点儿什么。乾隆就写了首诗刻在上面:“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

    下一篇:汝瓷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