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贴身佩戴不好
【中华收藏网】佩玉赏玉是中国人的与生俱来的雅好,玉和人之间也确实有着非常默契的相互滋养。所以才会有“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的说法。
古玉是玉中最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收藏品,也让很多爱玉人十分着迷。但是从贴身佩戴和把玩的角度,即使是真品古玉也不适合,更何况古玉市场赝品极多。
真品古玉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来自地下,二是来自人间。所谓来自地下就是出土的陪葬玉器;而来自人间的便是世代家传的。为什么这两种来源的古玉都不适合佩戴呢?
首先说出土的陪葬玉器。出土的古玉在地下与尸骨埋藏上百年,吸附了很强的阴气,甚至是被沁染,这样古玉佩戴在身上、把玩在手里,不论是从健康的角度,还是从心理的角度,都是不可取的,这绝非只是心理作用。
其次是世代家传的玉器。前人传承下来的古玉,除非是自家祖上流传下来的,其他来路的古玉,都是积蓄着别人家族的气息和灵气,而且这块古玉当年到底是在什么样的人手里或身上佩戴过,戴过这块古玉的人又是什么样状况,你无从知晓。这样的古玉戴在身上只怕会出现很多灵异的状况,虽说这是比较虚幻的心理作用,但是它会给你带来一些负面的心理影响。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古玉只适合研究观赏,不宜贴身,甚至不要放到自己私密的空间,如卧室,要与自己的身体和生活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不论你用什么样的清洗,甚至是消毒的方法,也都难以洗掉古玉所深沁的历史信息。佩戴玉器是为了有正向的心里预期,大可不必给自己心理带来潜在的阴霾。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二十年最大感受:民间不缺真正的藏家,但缺少理性的藏家
- 富不过三代的终结者:艺术品,正在悄悄改写中国财富传承的剧本
- 他的收藏是个传奇:用200元赚到几亿...
- 收藏界不断持续洗牌: 最后能留下的只有这些赢家
- 艺术品市场低迷是障目戏法,富人们纷纷布局艺术品收藏!
- 2025艺术品收藏大动荡!这五大危机你扛得住吗?
- 当我们谈艺术品收藏时,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什么?
- 画说收藏:书画才是收藏中的软黄金“理财选择”!
- 他们才是处在整个收藏界“金字塔”顶端的民间高手
- 文物局:建立民藏鉴定机制、探索登记交易制度
- 收藏界开始明朗了,未来谁拥有最多的精品藏品,谁就拥有最多的社会财富
- 宋代瓷器:为何让全世界收藏家垂涎三尺,备受追捧?
- 古玩艺术品市场低迷:真正的收藏家却马不停蹄购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