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书画才是收藏中的软黄金“理财选择”!
中国传统书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传统书画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让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国画艺术品升值典型案例
一、齐白石
二、张大千 2010年,《爱痕湖》以1.008亿元成交,成为首件破亿的近现代书画作品,推动中国艺术家作品价格超越毕加索等国际大师。张大千泼彩作品成为全球艺术市场“硬通货”,其价格长期领跑中国近现代书画板块。
三、黄宾虹
1951-1952年,其画作售价仅1元/幅,甚至被收藏家认为“脏乱”而无人问津。2017年,《黄山汤口》以3.45亿元成交,较早期价格涨幅达3亿倍,印证其“作品需五十年后方被认可”的预言。
四、李可染
五、傅抱石
2016年《云中君和大司命》以2.3亿元成交,创傅抱石个人拍卖纪录,代表其融合传统与创新的艺术高度。20世纪中后期作品价格普遍在百万级,随市场对近现代艺术的关注度提升,其山水画作价格年均涨幅超30%,跻身亿元级画家梯队。
2015年《鹰石山花图》以2.79亿元成交,刷新其个人拍卖纪录,奠定其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的顶级地位。《无限风光在险峰》作为潘天寿最大尺幅的指墨作品,以2.875亿元成交。20世纪80年代,其作品收购价仅数千元至数万元;如为杭州华侨酒店创作的巨幅山水画,早期作为酒店装饰品,后随拍卖市场成熟以上亿元成交。
七、崔如琢
未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高净值人群扩大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升,精品书画的稀缺性将进一步推高价格。预计2030年前,古代书画稀缺精品单价或突破10亿元,当代潜力艺术家作品涨幅有望保持年均10%-20%。国际市场对中国书画的认可度提升,苏富比、佳士得亚洲区拍卖份额已占全球40%。
中国书画因其独特的审美体系、深厚的文化内涵、持续创新的艺术表达以及稳健的市场需求,成为艺术品收藏的“黄金选择”。从近现代大师的亿元级作品到当代新锐的快速升值,其投资价值与文化价值双重属性无可替代。未来,随着技术赋能与文化输出,中国书画将巩固其全球艺术市场的核心地位。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2025艺术品收藏大动荡!这五大危机你扛得住吗?
- 当我们谈艺术品收藏时,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什么?
- 画说收藏:书画才是收藏中的软黄金“理财选择”!
- 他们才是处在整个收藏界“金字塔”顶端的民间高手
- 文物局:建立民藏鉴定机制、探索登记交易制度
- 收藏界开始明朗了,未来谁拥有最多的精品藏品,谁就拥有最多的社会财富
- 宋代瓷器:为何让全世界收藏家垂涎三尺,备受追捧?
- 古玩艺术品市场低迷:真正的收藏家却马不停蹄购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艺术品收藏市场,成交和变现,已经不是问题!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别后知后觉!从收藏到资本,艺术品已悄然完成资产化转身!
- 政府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艺术品市场前景无限!
- 艺术品很低迷吗?富人却纷纷布局艺术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