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画说收藏:书画才是收藏中的软黄金“理财选择”!

发布日期:2025-07-23    来源:中国收藏网    责任编辑:弘仁元    阅读:1042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书画承载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积淀,其笔墨、构图和意境均体现东方哲学与自然观,如山水画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作品中的线条、墨色与布局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中华文化符号的浓缩,通过诗、书、画、印的融合,展现独特的审美境界。

image.png

中国传统书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传统书画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让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image.png

国画艺术品升值典型案例

一、‌齐白石

20世纪50年代,齐白石画作每平尺售价仅4元人民币,题上款需另加费用‌。上世纪70年代,其大幅作品收购价低至10元一尺‌2017年保利秋拍,《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成交,创下当时全球艺术品拍卖最高纪录‌,也是迄今为止最贵的中国艺术品,较早期价格涨幅超‌2亿倍‌!


    • image.png
  1. 二、‌张大千‌
    • 2010年,《爱痕湖》以1.008亿元成交,成为首件破亿的近现代书画作品,推动中国艺术家作品价格超越毕加索等国际大师‌张大千泼彩作品成为全球艺术市场“硬通货”,其价格长期领跑中国近现代书画板块‌
      image.png

    三、‌黄宾虹

      • 1951-1952年,其画作售价仅1元/幅,甚至被收藏家认为“脏乱”而无人问津‌。2017年,《黄山汤口》以3.45亿元成交,较早期价格涨幅达‌3亿倍,印证其“作品需五十年后方被认可”的预言‌。
        image.png

      四、‌李可染

      20世纪中后期,作品收购价低至8元/平尺,大幅画作仅45元‌。《万山红遍》等代表作多次破亿成交,跻身中国书画市场第一梯队‌
      image.png

      五、‌傅抱石

      2016年《云中君和大司命》以‌2.3亿元‌成交,创傅抱石个人拍卖纪录,代表其融合传统与创新的艺术高度‌。20世纪中后期作品价格普遍在百万级,随市场对近现代艺术的关注度提升,其山水画作价格年均涨幅超‌30%‌,跻身亿元级画家梯队‌。

      image.png
      六、潘天寿

      2015年《鹰石山花图》以‌2.79亿元‌成交,刷新其个人拍卖纪录,奠定其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的顶级地位‌。‌《无限风光在险峰》作为潘天寿最大尺幅的指墨作品,以‌2.875亿元‌成交。20世纪80年代,其作品收购价仅数千元至数万元;如为杭州华侨酒店创作的巨幅山水画,早期作为酒店装饰品,后随拍卖市场成熟以‌上亿元‌成交‌。

      image.png

      七、‌崔如琢

      《四季山水十二屏》‌在2011年11月7日的北京瀚海拍卖会上以4600万元成交,创下了中国当代画家专场的最高纪录‌;《雪涨千山》以1667.5万元成交,紧随其后‌。2011年11月25日,崔如琢的巨制花鸟画作品《盛世荷风》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以1.28亿元成交,打破了崔如琢作品的拍卖纪录,并创造了中国近现代画拍卖的新纪录‌
      image.png
      在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崔如琢的《指墨百开册页》拍出4320万港元的高价,创下了此次拍卖华人书画家的作品最高纪录‌;在2023年保利秋拍,荷花作品《听声》以1.77亿元成交‌
      image.png
      在2023年保利秋拍中,崔如琢的《飞雪伴春》以3.068亿元成交‌。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国画大家崔如琢作品的拍卖价格不断攀升,也反映了其在艺术市场上的高需求和认可度。
      image.png

      未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高净值人群扩大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升,精品书画的稀缺性将进一步推高价格。预计2030年前,古代书画稀缺精品单价或突破10亿元,当代潜力艺术家作品涨幅有望保持年均10%-20%‌国际市场对中国书画的认可度提升,苏富比、佳士得亚洲区拍卖份额已占全球40%‌

      image.png

      中国书画因其独特的审美体系、深厚的文化内涵、持续创新的艺术表达以及稳健的市场需求,成为艺术品收藏的“黄金选择”。从近现代大师的亿元级作品到当代新锐的快速升值,其投资价值与文化价值双重属性无可替代。未来,随着技术赋能与文化输出,中国书画将巩固其全球艺术市场的核心地位‌。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