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古代金银器鉴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语道破了贵重首饰的地位和价值。事实上,材质与工艺并重的金银器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收藏门类。收藏金银器最好要保持其完整性。因为收集或投资全套金银器的价值将远远超过单件。



金银器是国际受宠的“硬通货”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语道破了金银之于中国古人的地位和价值。在中国历史中,金银器不但为皇家、达官贵人所尊崇,更是寻常百姓家的喜用之器,历来以大俗大雅之风姿,受到人们的崇拜与追捧。事实上,材质与工艺并重的金银器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收藏门类。如今,随着中国艺术品价格的不断攀高,诸如书画、瓷器、家具、佛像等艺术门类的收藏风险已日益显露,盲目追涨不是理性的投资行为。相比之下,兼具材质与工艺价值的老金银器,就成了收藏品中的“硬通货”。


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升温,近年国际金银价格更是飙升不止,中国老金银器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在拍卖会上创出天价的,除了中国的瓷器、漆器,还有中国的宫廷金银器。


2004年,北京翰海首次以“工艺品专场”推出213件金银器,成交率达70%,成交额高达4768.5万元。金器方面,成交价最高的一件清乾隆铜鎏金 嵌百宝福寿香熏拍得671万元;银器方面,一对“乾隆造办处”“庚午年制”“长春园玉玲珑馆陶嘉书屋”款的兽面门环以385万元成交。2008年, 在香港苏富比“ 帝廷金辉——珍贵明清御制金器”专拍中,一件明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以 11680.75万港元的天价成交,成为拍卖最贵的中国金器。据悉,此炉是在中国之外能找到的8件明初纯金御器之一,其余7件均藏于海外博物馆。2011年11月中旬,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对“唐代莲叶伏龟金质对盘”以920万元的天价拍出,这是内地首次以天价成交的唐代金器,另一对“唐 代金质瓜棱对瓶”也以345万元的高价成交。





明以前金银器主要在海外市场


唐代制品造型多样,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造和使用鼎盛时期。明清器型延续了唐朝时的复杂工艺,但缺乏唐宋时期的典雅大气,到了近代又出现了许多仿唐制品。


由于金银器是用贵金属制成的,材料本身就具有保值能力,再加上金银器其对工艺和技术要求较高,颇具收藏价值。同样花几十万元,投资陶瓷只能买到一般的货色,但投资相对小众的金银器就有可能淘到一些有特色的古董。如今,由于大多数行家和资金扎堆投资书画、陶瓷领域,使金银器颇有些 墙内开花墙外香。清末至近代,广东地区是加工金银器的主阵地,多家老字号接到外国发来的订单,便按照他们的要求打造符合“西人”喜好的饰品。如今,随着多位大师和老手艺人相继离世,不少传统工艺已面临失传的危险。


外其实一直都有金银器专场的拍卖,内地行家想淘好货都得出去转才有大收获,内地市场对这一块的关注还不足。有数据显示,2008年在香港苏富比“ 帝廷金辉——珍贵明清御制金器”专拍中,除了一件明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以11680.75万港元的天价成交,还有两件拍品成交过千万,一件是清乾隆金胎累丝錾缠枝花卉纹嵌宝石执壶拍得3616.75万港币,另一件是清雍正/乾隆金胎累丝嵌珊瑚珍珠“冰梅祝寿”图棱口盖盒拍得1152.75万港币。拍场上拍出高价的都是明清宫廷御制器物,且真正的纯金银器型很少。从时代看,明以前的金银器主要集中在海外市场,而中国市场多见 的是明清时期宫廷御制的铜鎏金、铜鎏银一类的器物。国外的金银器市场远比国内成熟,金银器中拍出天价的多出自海外拍卖行。在国内,仅有几家拍卖行涉及金银器,专场拍卖更是少见。





金银器物价值取决于四要素


业界的普遍共识是,金银器的市场较之书画、瓷器等更为安全,它抗跌性强,一般不会大涨大落。由于国际上黄金、白银的价格都是透明的,并随时可兑现,所以一般来说,金银器无漏可捡,只能按部就班,按照市场行情操作。


金银制器始于春秋战国,到唐朝到达一个工艺高峰,明清器型延续了唐朝时的冗繁工艺,至民国时逐渐衰落。明清宫廷金银器工艺精湛,最受拍场宠爱,却明显缺乏唐宋制品所体现的文化品位,可以说拍的只是“宫廷概念”。


一般来说,金银器从材质上可分为金器、银器和鎏金银器三大类,在器型上又分为器皿与饰物两大类。历年拍卖会上,大型的壶、碗、盆、盘、罐、炉金银器等立件的价格较高,远远超过耳环、手镯、发簪等小型的饰物。


金银器多以明清、民国时期为多,早期的金银器几乎没有。从器型上看,基本是以金银饰物为主,大型器皿很少,高古金银大件器物则更为稀少。由于金银器收藏比较偏门,古代金银器基本上都是权贵之间流传,存世量很小。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真品,几乎都是出土的,可以说是数量的稀少抑制了收藏热情。


所以金银器的价值高低取决于四点:第一,工艺的复杂性与精美度。第二,宫廷御用器价值高于普通实用器。第三,器物本身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信息也很关键。最后一点,器物的重量与成色。



全套价值远超单件 可从银饰入手


目前在古玩市场上所见的金银器基本上都是以金银饰物为主,大型器皿很少;从年代上看,又以明清、民国时期为多,早期的金银器则十分罕见;从生产工艺上看,工艺复杂、制作精美的金银器较少,而大路货的金银器则较多。收藏金银器,特别是那些高古的华贵的,更要特别细心。高古的金银器传世的很少,因为很多都被熔掉了,所以收藏圈里流通的好东西也少,收藏比较有难度。



市场若出现大批量古代金器,那就不要轻易碰了。厉宝华称,古代金器属帝王专用,其结局或用于陪葬,或毁 于朝代更替的兵燹,流散民间且存留至今者极为罕见。市场若出现大批量古代金器,首先要怀疑其真伪,其次有可能是盗掘帝王陵墓的出土品,而购买非法文物是要 承担法律和道德风险的。


有资深收藏家提醒, 不管是收藏金器还是银器,一定要注意器物的完整性。这被业内人士称为“ 双为王,单为寇”,即收藏或投资全套金银器的价值将远远超过单件像银手镯、筷子就必须成对购买。又如颈饰中的项圈与长命锁最好完整收藏,如果头饰、发饰、颈饰和手饰等是配套的,也 最好别买单件,因为收集或投资全套金银器的价值将远远超过单件。而实用性较强的金银饰品,更要注意保持其功能性、艺术性,以不缺不残的原配件为佳。


要理性收藏。根据现实情况,以藏养藏的角度,既要有高端的藏品,又要有容易出手的普品。只要选择好有前景的中低档的藏品,也是有很大发展潜力。


从清末民初银饰介入


目前,国内的金银器收藏属于小众范围,港台地区的金银器藏家较多,内地藏家多数侧重于明清银饰品的收藏,成规模的银饰品藏家比较多。


据记者了解,虽然金银器统称为一个门类,但金器与银器的价格不可同日而语。相对于金器,银器的存世量更大,介入门槛也更低,尤其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银器,价格较为低廉。做工精致的银熏炉、长命锁、银手镯等器物在2000元至5000元之间,而做工普通的银鎏金花簪仅在200元左右,银耳坠与银纽扣的价格不过几十到百元之间。


金器的价格早已过万,就算一个普通鎏金铜制的茶壶价格也早已数十万元,更别说纯金与做工考究的老金器了。所以,在银器价值还不算高,存世量更大的情况下,着手收藏一些老银* 近年来金银器高价成交一览器,不失为务实之举。 在收藏上,孙雅雯早期也只 关注金器,对于银器只是顺带收藏,但至今积少成多也存了上百件,以饰物为主。然而,对于新入行的买家,她还是建议,器物类的收藏价值要比饰品类高,不妨先 从饰物类银器入手,等到对银器有了较明确的了解后,再转到器物上来。


此外,由于广东地区曾是近代金银器加工重镇,不少民用的银质盒子及饰品也有投资价值。例如潮州金银工艺就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的艺术家把首饰工艺中的平錾、浮雕、花丝以及潮州瓷塑、木雕和抽纱、通花等融入金银器中,具有典型的潮州传统艺术风格。



古代金银器鉴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金银器的真伪鉴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对其材料质地的鉴定;(2)是对其制造年代的鉴定。


1、对金银器的材料质地的鉴定方法:


(1) 现在科技手段法:对金、银器质地的鉴别已能做出比较精确的测定。比如器物金银含量的成色测定,对金银器内所含其他金属的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甚至对一件金银器不同部位的金银含量,亦能分别做出测定。


传统简易手段法:金银的硬度小,质地软,延展性强。若用金属物在金银制品上轻轻划试,一般留下凹痕的是真品,留下划痕的是伪品。


(2)金银的密度大一般说来,对于相同体积的金属品,金制品要重得多,太轻的制品必是伪品。


(3)金银的硬度小,质地软,延展性强。若用金属物在金银制品上轻轻划试,一般留下凹痕的真品,留下划痕的是伪品。


(4)金银的化学性质较稳定,特别是金,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而铜铁制品均易氧化生锈。金在酸性液体中(如稀盐酸、硝酸等),其颜色不变,而铜制品只在触及硝酸,便会失去光泽。如是镀金,表层镀金容易脱落,不仅脱落部分易生锈,即使镀金表面也易被铜覆盖。


(5)古代金银器,有些表层带有铜锈,特别是银制品。这种情况是由于金银器在接触过其他腐蚀的铜,如与铜器在一起而沾染了铜锈。另一个原因,则 是古代大多数银器的质地,是以含有一定成分的的铜合金,当铜氧化腐蚀后,便在银器上形成了铜锈覆盖层。不过这种情况,大多可以经过除锈垢处理,以复原器物 的本来面目。


(6)此外,还可以通过器物的声音、味道,以及颜色、手感等,来辨别金银器的真伪。


2、金银器制造年代的鉴别


年代的鉴定难度大。现代科技手段对器物的质地鉴别已达到比较精确的程度,然而对器物的年代鉴别尚显得无能为力。主要还是根据经验的积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1)铭文:一般说来,金银器年代的鉴别离不开器物铭文的研究和对器物形制、纹饰、制作技术的分析研究。相比较之下,器物铭文的研究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依据。如果金银器上无铭文或款识,对其制造年代的确定是极为困难的。


从中国金银器的发展看,唐代以前金银器上的铭文很少见。唐以后,特别是宋元以后,有铭文款识的金银显著增多。有些金银器上虽然没有铭文,但却可以通过同地伴出的其他形制相近的金银器上的铭文,间接进行年代推定。


(2)形制:器物的形制、纹饰、制造技术以及铭文等特征,应该说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断定器物的年代的方法。因为每个时代的器物,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具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风格特征。


一般讲,一件器物,其形制、纹制、甚至制造工艺和加工技术,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与它所属的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正是 在这个基础上,考古学文化中形成了一套普遍较适用,又比较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用以断定器物的年代,即利用考古中同类器物的共存关系,经过细致的比较研 究,找出某一时期,或某一时代的标准器物,这类器物基本上具备了同时期或同时代同类器物的共性特征,然后将出土的其他同类器物,与已经确定的标准器物进行 对比,或同已知同类器物的特点相对照,从而是对器物的年代做出判断。


在这方面工作得最有成效,并且已经能将同一时代不同时期的器物相互区别,并排出器物谱系的,是对古代陶器和青铜器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对金银 器这方面军的系统研究尚不成熟,主要是由于各时代金银器出土的总量少,而且出土分散、不集中,这给金银器的系统研究增加了难度。目前对金银器的研究最为细 致,而又最富有成果的,当属对唐代金银研究。其研究成果,无疑为唐代金银器的分期断代奠定了坚实的基,同时也为日后对中国金银器的系统研究开创了一个良好 的开端。


(3)与伪造古代的铜、玉等器物不同的是,伪造金银器最常见的是在材料质地上作假,多是以谋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在年代上作伪者尚不多见,这也造 成对金银器的年代鉴定工作,无论从理论上,抑或实践经验上都显不足,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和经验总结。尽管有经验的人,能够娴熟地根据器物的质地、声音、 味道,以及颜色等来辨别直伪,或根据器物的造型、纹饰、铭文,以及成形和加工技术方法的时代特征来推断年代,但科学的研究,并把已知的成果、经验加以确定 和系统总结,仍有待于将大量细致地工作和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