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羊脂玉之“怎么那么油”
和田玉新疆地方标准中,对羊脂级白玉的要求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白(脂白),细润,以及油性,通过对白和细润的成因分析,我们发现能达到这两个标准的和田玉皆纯净度高且性能优异,历经使用也不易损伤。对标准中第三个要求--油性,我们这里便来探讨一二。
对玉石有"油性"的原因,目前说法很多,但首先要说明的是,玉石本身内部不会"出油",有油性的原因是我们通过视觉观察或者上手把玩后,玉的表面显出类似油脂的光泽。
对于视觉观察到的油脂状光泽,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因为视觉看见的"油光"其实是一种强烈且柔和的光线反射现象。随着玉器抛光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玉质,将玉器表面打磨成具有一定粗糙程度的亚光或者高抛光,同时施以一些油性化学物质,使玉器表面很容易呈现出强烈的油脂状光泽。这种油脂光泽随着化学物质的挥发会逐渐消失。但是很多用以对玉器表面进行处理的化学物质挥发速度很慢,甚至经历数年,所以我们在购买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察觉,直到几年后才发现当初买的玉怎么变得很"干涩"了?而有些人一直将玉随身佩戴,身体的油脂不断补充到玉的表面,这种情况下更是难以发觉,不知道自己买的玉,它的油性其实只是表面处理的结果。
上面讲的是视觉上的油性,是不可靠的;真正的好玉,必须具备手感的油性:即用手把略微玩后,表面迅速呈现出明显的油脂状光泽。这种手感的油性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玉石的细润程度,二是玉石的颗粒度大小。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手指及皮肤表面都有少量油脂,当这些油脂被抹到一个粗糙的表面时,由于无法填充表面的凹陷,所以依然显得粗糙黯淡。但细腻的表面由于比较平滑,则很容易被少量的油脂填平,此时光的反射也大大增强。因此,细润的玉经手把玩后,极少量体脂即可涂匀表面,使反光增加;越细润的表面,越容易被擦出光泽。这就是为什么和田籽料,上手轻轻把玩便会显出油润的光泽,而细润度较差的山料则要反复摩擦,腻满了油脂才能显出光泽。
但是细润的表面被油脂填平后,反射出的光泽并不全是油脂状光泽。矿物的颗粒度对反射光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颗粒度非常小甚至整体结晶的矿物表面,反射的是玻璃光泽;颗粒度逐渐增大时,反射的光泽转为油脂状;颗粒度进一步增大,则反射光呈现蜡状。和田玉的颗粒度大于翡翠等矿物,不会反射出玻璃光;颗粒度小的籽料或者高级山料,会反射"油光";而颗粒度较大的"料子",例如罗甸料,即使反复打磨,蜡状的反光依然使其看上去像一块塑料。
很多人认为玉的油性与密度也有密切关系。虽然目前作者还没有找到科学的证明,但是这一点看来似乎是正确的。密度高的和田玉,晶体纤维排布紧密,光线射入玉料时,走不了多深便会被晶体纤维的界面反射回大部分,于是产生一种似透非透的感觉,这与动物油脂似化而没化时的感觉很像。而密度差的玉,晶体排布疏松,光线透射率增加,矿物晶体的感觉也随之展现出来。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大体明白了,以新疆地方标准评判出的羊脂玉,是结构细密,纯净度高的优秀和田玉个体。这种和田玉,美丽而含蓄,手感舒适,同时物理性能及其优良,可以历经岁月而不易损伤。
过去我们以经验来筛选羊脂玉,目的是找到色泽美丽同时品质优良的极品个体;现在依靠科学,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检测玉的品质,并以此确立标准来评判羊脂玉,这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而且,随着标准的不断细化,科学化,相信有一天和田玉会走出我们东方文化圈,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 收藏专业术语
- 行话术语陶瓷术语书法术语绘画术语古币术语青铜器术语玉器术语玉石术语拍卖专业术语古家具术语紫砂壶术语钻饰术语翡翠术语邮票术语漆器术语
- 瓷器陶器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陶瓷修复其它分类唐三彩青花瓷珐琅器粉彩
- 字画书法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保存修复投资技巧书画流派常用术语文房四宝
- 玉石象牙
- 入门分类鉴定珍藏保养玉器文化和田玉象牙玺印
- 金银珠宝
- 白金钻石宝石玛瑙琥珀珍珠水晶银饰猫眼石红宝石蓝宝石
- 古家具
- 家具常识红木家具紫檀木黄杨木黄花梨金丝楠红豆杉阴沉木红酸枝杞梓木
- 古钱币
- 古币钱币纪念币发行公告历代货币近代钱币
- 奇石化石
- 田黄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珊瑚鸡血石巴林石雨花石化石矿石
- 雕品
- 木雕石雕根雕牙雕竹雕漆器
- 邮票
- 集邮常识市场行情发行公告集邮工具邮品
- 紫砂壶
- 紫砂常识紫砂艺人紫砂工艺紫砂名壶
- 青铜器
- 基础常识青铜年表名称解释青铜名器
- 杂项
- 篆刻碑帖古籍善本鼻烟壶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