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雕刻技法--圆雕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物体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中看到物体的各个方面。从研究古代的寿山石雕获知,与殷、商、周、秦、汉。唐的百雕一样,圆雕也是寿山石雕最古老。最基本的技法。不论是出土的南朝的寿山石猪和南北宋的人兽俑,都足以证明。即使到了清初寿山石雕鼎盛时期,雕制人物。动帆主要仍然使用圆雕技法。这一时期享有盛名的石雕艺人杨玉璇、周尚均。魏汝奋。魏开通。董沧门等,虽然雕刻风格各异,但却都是圆雕大师。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杨玉玻的《僧人卧像》,周尚均的《弥勒》、魏开通的《伏虎罗汉》等十几件寿山石雕作品以及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和福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杨。周、魏。董的传世之作,都显示了清初寿山石圆雕技艺的高超水准。如魏汝奋的《数珠罗汉》,人体比例准确,坐势自然舒展,神态悠然自得,面额饱满,两眼微闭,鼻宽且丰,两唇微翁,欲言又止,表情异常生动;衣纹用刀流畅,富有动感。不论从作品前观,或是从背部看,显得一样的和谐自然,是一尊圆雕的杰作。可见这一时期的石雕艺人已善于利用巧色,懂得用石材的有色部分雕刻外披的袈裟,用无色部分雕刻罗汉肌体。有的还在罗汉跌坐的蒲团上描花巧填金粉。杨玉璇更在罗汉服饰上镶嵌宝石,用以衬托雕像,使之瑰丽多彩、庄严辉煌。
清光绪年间出现的福州寿山石雕“东门派”鼻祖林培谦,也是一个圆雕高手。他的圆雕人物多以仙佛人物为题材,风格受杨玉斑的影响,并有明代德化建瓷高手何朝宗遗风。造像重于传神,造型颅著身短,形象比较肥大,衣纹如行云流水般地流畅飘动。“东门派”传人林元珠。郑仁蛟、林友竹等也是圆雕高手。林元珠还在圆雕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物和山水相结合的“立体雕”,用来表现民间传说。故事、戏曲情节。郑仁蛟则吸收木雕、牙雕:青石雕的长处,融于寿山石圆雕之中,使之风貌一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现代,由于寿山石雕的题材不断扩大,石雕技法也在不断发展。在圆雕技法的基础上,出现了搂空雕。链条雕。人物和雕刻动物的大型群雕,使圆雕更加精美完善。如冯久和雕刻的《猪崽满园》,以一群母子猪造型,反映了农家的兴旺。陈敬祥的镂空雕《求偶鸡》,以群鸡的亢奋恣肆的形态和刀法的创新独到,令人振奋。郭功森的山水雕《武夷风光》集闽山碧水于飓尺之间。以小见大,意境无穷。林亨云的群鱼雕《海底世界》,无水而游鱼,胜似鱼游水中,令人快然乐哉。林廷良的链条雕《九宝连环章》,环环石链动,九章喜相连。这些艺术作品都是艺人们在纯熟的圆雕技法的基础上,利用大体积的五彩斑斓的高山石创作的,是寿山石雕从造型、题材到巧色利用上的重大突破。
- 收藏专业术语
- 行话术语陶瓷术语书法术语绘画术语古币术语青铜器术语玉器术语玉石术语拍卖专业术语古家具术语紫砂壶术语钻饰术语翡翠术语邮票术语漆器术语
- 瓷器陶器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陶瓷修复其它分类唐三彩青花瓷珐琅器粉彩
- 字画书法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保存修复投资技巧书画流派常用术语文房四宝
- 玉石象牙
- 入门分类鉴定珍藏保养玉器文化和田玉象牙玺印
- 金银珠宝
- 白金钻石宝石玛瑙琥珀珍珠水晶银饰猫眼石红宝石蓝宝石
- 古家具
- 家具常识红木家具紫檀木黄杨木黄花梨金丝楠红豆杉阴沉木红酸枝杞梓木
- 古钱币
- 古币钱币纪念币发行公告历代货币近代钱币
- 奇石化石
- 田黄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珊瑚鸡血石巴林石雨花石化石矿石
- 雕品
- 木雕石雕根雕牙雕竹雕漆器
- 邮票
- 集邮常识市场行情发行公告集邮工具邮品
- 紫砂壶
- 紫砂常识紫砂艺人紫砂工艺紫砂名壶
- 青铜器
- 基础常识青铜年表名称解释青铜名器
- 杂项
- 篆刻碑帖古籍善本鼻烟壶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