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越窑青瓷:夺得千峰翠色来

  在古陶瓷收藏中,越窑青瓷属于闻名于世的瓷种之一,其雅俗共赏的器型特色,是广大古陶瓷收藏爱好者青睐的珍藏品之一。


  据上海金融报报道,越窑青瓷从东汉开始烧制,一直延续至北宋,前后持续了1000多年,但各个时期烧制的工艺特征及装饰手法却各有所长。比如,东汉烧制的青瓷已见成熟,胎釉结合良好,瓷化程度较高,青釉较透明,泛青绿色。装饰手法一般有镂空、堆塑等。




  在古陶瓷收藏中,越窑青瓷属于闻名于世的瓷种之一,其雅俗共赏的器型特色,既是文物考古界研究的对象,又是广大古陶瓷收藏爱好者青睐的珍藏品之一。


  “秘色瓷”属宫廷用瓷越窑青瓷烧制的历史十分悠久,不仅可以追溯到汉晋,而且还可追溯至商代末年烧制的原始瓷。越窑的窑址范围较广,据考证,现今的浙江绍兴、宁波、上虞、余姚均是我国早期越窑青瓷烧制的主要窑场。但唐人陆龟蒙在《秋色越器》诗中所云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越窑,指得则是浙江余姚上林湖东西两岸一带,而其中的精品,人称“秘色瓷”,却属宫廷用瓷,多为日用器皿。


  越窑青瓷从东汉开始烧制,一直延续至北宋,前后持续了1000多年,但各个时期烧制的工艺特征及装饰手法却各有所长。比如,东汉烧制的青瓷已见成熟,胎釉结合良好,瓷化程度较高,青釉较透明,泛青绿色。装饰手法一般有镂空、堆塑等。


  唐代烧制的越窑青瓷,初期胎质疏松呈灰白色,釉呈青黄色,多见剥落;中晚期大多胎土精细,不见夹层现象,胎表光滑致密,釉层也均匀纯净,厚润如玉。在装饰工艺上,普遍采用素地垂直划纹和堆贴花的手法。而宋代烧制的越窑青瓷,则较前朝的越窑青瓷更为功精器纯,不仅釉质清澈、釉色晶莹,其装饰手法更是多样,他们在继承前人工艺装饰精华的同时不断拓展,终使其装饰工艺更加完美,从而改变了越窑过去以素净为主的风格,因此无论是波浪、花草,还是人物、鸟虫,大都构图精细,更具宋代风格。


  三件越窑瓷器各有千秋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高古瓷收藏作为一种既是精神上的文化追求,又是物质上的财富积累,同时更是为国家保护珍贵文物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所接受。前一段时期,上海的云洲古玩城、中福古玩城就举办了几场越窑青瓷专题展。上海市收藏协会也有不少高古瓷收藏者,特别是有一位名叫遂贤的古陶瓷收藏者,笔者在他的收藏馆里曾见到多款越窑青瓷。这些古雅而又端庄的器皿,总能给人一种舒适宁静的感觉。



  现撷取其中的几件,与君共赏析。


  一是“越窑青灰釉素面执壶”。此执壶高20厘米,最大腹径11厘米,足径7厘米,青灰色釉上已见冰裂纹,器型端庄、规正,器身上手工制作痕迹明显,初看之下仿佛可以分成两部分,但不见上下结合痕迹。上半部犹如一只玉壶青赏瓶,只是瓶颈稍许短了点;下半部恰似一只精巧的矮足小罐,有口也有颈,罐的一侧上腹处是细长的壶嘴,微弯,另一侧则为壶把,也可称其执手。此执壶胎体光润致密,釉层均匀润滑,虽不见任何装饰,但整件执壶无论是器型,还是胎表釉色,其制瓷工艺十分精致,应为典型的宋代风格。


  二是“越窑青瓷双系镂空葫芦瓶”。此葫芦瓶高17.5厘米,最大腹径9.5厘米,器型规范、大气,一如人们常见的正宗器皿,寓有“福禄(葫芦)双全”的吉祥语,为北方地区人们所祈求的吉祥物之一。瓶表釉色泛青,色彩纯净,釉层匀称厚润,也许是传承年代久远之故,或是入土浸染了泥土,瓶身犹见包浆,但青色釉层仍清楚。此葫芦瓶上下两层腹部均采用镂空、暗刻之工艺,波浪纹饰流畅、清晰,同镂空之纹饰互为映照,凸显器物的观赏性,既增强了此器物的美感,又显现出古代艺匠高超与娴熟的艺术水准,能留存至今,甚为珍稀。


  三是“越窑秘色瓷壶”。秘色瓷一般特征为胎土细腻,色呈灰色或淡灰;胎壁较薄,遍体施釉,胎釉结合致密,釉色有黄色、青绿色,前期以淡黄色为主,稍后以青色为主。其中,酱褐色彩绘和浮雕贴金是皇室用瓷的装饰手段,且以日用器皿为主。此秘色瓷壶,高18厘米,腹径14厘米,壶盖分两种装饰纹饰,极似一顶皇冠,上端刻画鸟羽纹,下端刻画波浪纹;壶腹部左右又浮雕2条翼龙,均为线条流畅、飘逸,龙之角,龙之爪,龙身之纹饰,既简洁又形象,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整把壶造型规正、大气,无丝毫拘泥感,且胎体较薄,胎釉结合良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