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透光白瓷的身世之谜
隋代透光白瓷杯
邢窑瓷器作为中国白瓷的鼻祖,是屹立在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座辉煌的里程碑。而要说起邢窑 白瓷的品种,不仅有粗白瓷、细白瓷,而且还有一种叫做“透光白瓷”的品种最为世人所称道。那么,这个所谓的“透光白瓷”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瓷器呢?中国邢窑 博物馆馆长、邢台市邢窑研究所所长张志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为我们揭开了邢窑透光白瓷的身世之谜。
据张志忠介绍,邢窑白瓷在发展初期,主要是以烧制粗瓷为主。到了隋代开始出现更为精细的白瓷。其中的少量透光白瓷工艺更是达到了登封造极的程度。这种瓷 器釉色洁白如雪,表面光润晶莹,瓷化程度极高。出自九世纪中叶古阿拉伯商人苏莱曼之手的游记中,曾写到“中国人用瓷土烧制成白瓷,从外面能够看到里面的液 体。”从苏莱曼所处的时代和其描述来看,他在游记中提到的白瓷,极有可能就是出产自邢窑的透光白瓷。
张志忠告诉记者,透光白瓷之所以能够具有透光性,主要因为这种瓷器是采用长石、石英、高岭土三元配方在高温下烧制而成,胎体和釉面融合充分,从而形成了一种接近透明的效果。“透光白瓷也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胎釉合一的先河。”张志忠说。
不过,令人颇为费解的是,如此精细的白瓷却在之后的历史舞台中消声觅迹了。直到上世纪80年代,通过河北省邢台内丘县西关窑址出土的隋代透光白瓷片,才让世人得以重新目睹这一白瓷品种的真身。而这一发现也将中国薄胎瓷创烧时间提前了近十个世纪。
那么,为什么透光白瓷在当时没有被延续下来呢? 据张志忠推断,这很有可能与隋朝后期国力日渐空虚有关。他告诉记者,隋炀帝登基不久,便命人在当时原料、工艺都很好的邢窑烧制透光白瓷,专供皇宫使用。可 惜,这种不计成本的名贵瓷器成品率很低,产量也极少。后来,由于隋炀帝好大喜功,修运河,征高丽,国力日渐空虚,透光白瓷的烧制也就被荒废了。
此外,透光白瓷的烧制工艺难度之高,也是后人难以重新将其恢复的一大原因。据张志忠介绍,由于透光白瓷的坯体薄、强度低,在制作过程中极易发生破裂和变形。所以需要制作者具备高超的操作技艺,按照严格 的工艺流程进行制作。而最终烧制成功的透光白瓷,厚度仅为1毫米,可谓精细之极。
现如今,作为邢窑传统制瓷技艺唯一传承人的张志忠,已经恢复了邢窑鼎盛时期的多种白瓷,未来他也会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到研究和恢复透光白瓷上面。张志忠对记者说:“透光白瓷体现了中国古人的高超 智慧,其胎釉料配方、烧制工艺至今都无法完全破解,而且越深入研究就越感觉到恢复难度之大。”不过,作为张志忠与邢窑结缘30多年以来的一大追求,他也会 继续不断探索,力争能够将透光白瓷在当代重新恢复出来。
- 收藏专业术语
- 行话术语陶瓷术语书法术语绘画术语古币术语青铜器术语玉器术语玉石术语拍卖专业术语古家具术语紫砂壶术语钻饰术语翡翠术语邮票术语漆器术语
- 瓷器陶器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陶瓷修复其它分类唐三彩青花瓷珐琅器粉彩
- 字画书法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保存修复投资技巧书画流派常用术语文房四宝
- 玉石象牙
- 入门分类鉴定珍藏保养玉器文化和田玉象牙玺印
- 金银珠宝
- 白金钻石宝石玛瑙琥珀珍珠水晶银饰猫眼石红宝石蓝宝石
- 古家具
- 家具常识红木家具紫檀木黄杨木黄花梨金丝楠红豆杉阴沉木红酸枝杞梓木
- 古钱币
- 古币钱币纪念币发行公告历代货币近代钱币
- 奇石化石
- 田黄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珊瑚鸡血石巴林石雨花石化石矿石
- 雕品
- 木雕石雕根雕牙雕竹雕漆器
- 邮票
- 集邮常识市场行情发行公告集邮工具邮品
- 紫砂壶
- 紫砂常识紫砂艺人紫砂工艺紫砂名壶
- 青铜器
- 基础常识青铜年表名称解释青铜名器
- 杂项
- 篆刻碑帖古籍善本鼻烟壶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