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夫 1997年作 我轻轻的敲门 布上油画
展品名: | 俞晓夫 1997年作 我轻轻的敲门 布上油画 |
尺寸: | 150×160厘米 |
起拍价: | 350,000-450,000元 |
成交价: | 550,000元 |
拍卖公司: |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3-05-13 00:00:00 |
备注: | 展览:能量迸裂—文革后的中国现代艺术 台南索卡艺术中心 1998 画历史画是我的嗜好之一,它能使我摆脱许多困惑,得到内心的安宁;能使我在这宁静的历史的大森林里,从从容容的独自散步,间或弯腰捡起一些历史的断片来对话。 《我,轻轻的敲门—纪念海上画家任伯年、吴昌硕、虚谷、蒲作英》画的是我去拜访清末的四位海上画家,这四位画家都是布衣,是带有传奇色彩的充满自身矛盾而又是极为平淡的人物。一方面他们是文人,矜持清高,孤芳自赏,书生气十足;另一方面,他们有颇为失意、潦倒、甚至抽大烟弄坏自己的身体。他们身不由己,常常做豪门的食客,为主人们解闷,助助雅兴,以换得一点碎银。—这就是我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一点理解。 我像往常一样,一头扎进资料室,各种有关的资料对我来说多多益善,尽管以后很可能大多都用不上。值得谈谈的是我对人物服饰的选用。清朝男子服装虽大同小异,但仔细辨认,还是各有不同的味道。我选来选去,最后选用了其中最简陋最不起眼的一种。我凭直觉认为这些绘画大师穿上我选择的服饰一定合体,并且一定会显得寒酸而且好笑。 在构图上我颇费经营。首先,我把这些人物在纸上摆来插去,让他们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坐着,我让他们的情绪也一会儿高亢、一会儿低沉,上下左右,我把他们都折腾得够呛。与此同时,我把他们的具体动作以及衣纹都努力地画出来,把他们的高矮胖瘦、表情以及大体的光影也都尽可能地画出来。就这样,大约画了十几张构图,然后我把这些构图反复咀嚼,定下二至三幅,然后再把这两三幅构图用水粉色各自画上一遍,看看哪幅构图在以后的放大绘制中最不好办。最后,定下最好办的那幅。 接着便根据构图进行真人化妆拍照,把小构图放大到画布上去,我是用打格子方法放大的。放大后的画面就远不如小构图那么充实了。这时候,我就小心翼翼去思索,通盘地考虑问题,一点也不能着急。空的地方需要充实,充实了又不能显得琐碎。例如画中那张桌子的左角,我不知画了多少次,想破掉那里的单调,就是没办法,后来我突然觉得放上一本字帖不是很好吗?后来一画,果然好了些,而且一本翻开的字帖给画面平添了不少书卷气,真可谓一举两得。意外的收获,还有那只白猫,原先设计它在任伯年的怀里,有一天我发觉这种表达太眼熟,有不少人都这么画,于是又改画到现在这个地方。这只猫开始画十几个动态都觉得死板,一次偶然中把猫头的的方向转了过来,忽然,我开始产生了一种什么愿望,我马上退到墙角去看画面,这时,这幅画的题目一下子在我的脑子里跳了出来—解决了我一直苦苦思索的题目问题。 事后,我老是想,为什么作画会有那或多偶然的机缘?想来想去,得不到确定的答案。不过我想,这偶然的机缘的后面,也许有着什么必然的联系吧;也就是说,世界原本就是那样子的。—俞晓夫《谈谈我的“敲门”》 注:《我,轻轻的敲门》原稿作于1984年,当年曾引起美术界的极大反响,是俞晓夫最著名的作品。90年代这幅作品在去海外展出的行程中受损,后受友人鼓励,于1997年重新绘制了这件画家当年的成名作。 出版:《CANS艺术新闻》1998第十二期 封二 《CANS艺术新闻》1999第六期 第128页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