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川 2001年作 江居人家 镜心 设色纸本
展品名: | 赵振川 2001年作 江居人家 镜心 设色纸本 |
尺寸: | 68×68厘米 |
起拍价: | 15,000-30,000元 |
成交价: | |
拍卖公司: | 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责任公司 |
时间: | 2014-12-14 00:00:00 |
备注: | 题识:江居人家,辛巳初夏振川写於长安。 钤印:赵(白文) 振川(朱文) 赵振川,1944年生於西安,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陕西省文联主席。陕西省美协党组成员。省政协委员,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炎黄艺术馆理事。黄胄美术基金会常务理事,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多次担任全国性画展评委。 赵振川是典型的“长安画派”的传人。其父赵望云是“长安画派”领袖群伦的人物,他以精到的笔墨和特立独行的艺术观念,率先颠覆了文人画的传统习惯。他曾告诫赵振川,一个画家脱离了生活,是不会有出息的。赵振川自幼随父学画,此是家学渊源。而赵望云又曾请石鲁做赵振川的老师,此是师承脉络。石鲁的立场,学中国画不必学素描,但要学书法,要进行中国画的训练,精力不必下到状物描摹上。加之,赵振川与“长安画派”的其他诸家如何海霞、方济众、黄胄、徐庶之等,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他的见识和笔墨参照自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这种多重的阅历,对画家赵振川来讲,自是一笔财富。 赵振川在他的画集自述中这样写道:“中国画尤其是写意的中国画,从南宋的梁楷到明代的徐渭、清初石涛。他们把中锋用笔开拓为散锋用笔,对中国画的用笔解放提出了思路。散锋、破锋而中锋的用意不变,中国画有自己的写意形式,有了自己独特的中国味道。有的画家只写而无意,有的有意而不写,使中国画的味道不足。有些构成因素影响笔墨的发挥,破坏笔墨形式的作品往往流於匠作之流。写意用笔不是用笔去简单造型,而是以气韵领之,从而从作画实践的角度追求解放笔墨,达到随心所欲不逾距的自由阶段。”从“传统”的层面讲,其父赵望云、其师石鲁、何海霞等具体的教授和潜在影响,使赵振川的画自有笔墨精良的一面,取范前贤,走的自是笔墨承传的正途。从“生活”的层面讲,赵振川早年历尽生活困顿和下乡插队的磨难,又出於要取法真山真水的诉求,也曾遍笴南北,广集自然中的山水形态,自能壮其襟怀,畅其笔墨。有了这两个层面的浸淫和滋养,赵振川的山水自然不是平面的写实与表意,他的图式是超越画本和书案的,能在扎实、醇厚、高古的经典笔墨里给我们立体的山水。这种山水不但是有色相的,而且是有声响和况味的。这些图景能悦人心目,亦可久活於我们的精神家园。赵振川是把自己对“传统”和“生活”的体认状写在自己的山水图卷的,个人的图式里潜敛着他澎湃的激情。他对山水画的用锋手段、写意立场、空间构图和叙事策略是有重大贡献的。他在山水画的历史络和当下构织中清晰地找到了自我的挺进路径,并形成了鲜明的画风。 著录:《2001年全国中国画展》P375页。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