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 戊子(1948年)夏六月作 山水画溪山行吟图 镜心 纸本
展品名: | 傅抱石 戊子(1948年)夏六月作 山水画溪山行吟图 镜心 纸本 |
尺寸: | 132×67厘米 |
起拍价: | 1,800,000-2,500,000元 |
成交价: | 4,950,000元 |
拍卖公司: | 北京长风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5-03-16 00:00:00 |
备注: | 款 识: 戊子夏六月。金陵讲舍。新喻傅抱石。 印鉴:抱石之作、代山川而言也、踪迹大化。 作者简介: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因推崇石涛,改名为抱石。江西新喻人。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中国画大师之一,“新金陵画派”领袖。与齐白石并称“南北二石”,郭沫若名其画室曰“南石斋”。画史称吴昌石、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黄宾鸿为“三石两鸿”,最为今人推崇。1933年留学日本,1936年归国,经徐悲鸿推荐任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主席、江苏中国画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傅抱石擅山水、人物,精篆刻,长于美术史论研究,著述颇丰。30岁前师法古人,留日期间又研习了日本绘画,使其画风融通中外。抗战时居蜀8年,创作发生飞跃。1949年后,3次远行写生,主张“时代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其绘画风格和创作题材再次改变。1957年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出访东欧,用中国画法写欧洲风光,前所罕见。其绘画艺术开启了中国画坛的一代新风。其山水画多用皮纸、山马笔,劲毫散锋,大笔狂扫,创“抱石皴”,气魄雄健,淋漓酣畅,另立宗派,前无古人。矾水雨景、干擦飞瀑、热融水墨,多所创造;人物画状貌高古,笔意清新,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感,豪放洒脱,雄视古今。惜其早逝,作品流传于世者仅两千余幅,不足齐白石十分之一。 专家点评 《溪山行吟图》,1948年写于南京。此时抱石先生离开重庆未久,画风基本与金刚坡时期一致。图中松林群峰,飞泉直下,烟云四起,正可涤荡襟怀,休息身心。群山在乱笔散锋纵扫之后,以长线钩划,略似荷叶皴,其妙在既苍莽且畅爽,写山亦写心也! — 萧 平2007.2.26 金陵爱莲居 傅抱石此作于1948年完成。从此件皴法上看,傅抱石关于皴法的创新与演变几尽成熟。1944年以来,在探索过程中,他从较为杂乱的皴法,开始转入条理较为清晰、有脉可寻的浪漫飞扬。此件可以说是研究傅抱石皴法及绘画演变的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 傅抱石是一位勇于创新的艺术家,同时也是精研古法、洋溢中国古典文人情怀的艺术家。此画大胆吸取了北宋范宽《溪山行旅》的构图,但他又发挥了范宽“真山压面”的处理手法,反将画面下部的松林人物加重加深,越是空处,越是谨严,巧妙穿插的人物寓意深刻并实践了东坡“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理。人愈小,山愈高;笔愈轻,情愈重。 —— 杨 休 本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