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 2003年作 京西山道 镜心 设色纸本
展品名: | 赵卫 2003年作 京西山道 镜心 设色纸本 |
尺寸: | 180×96厘米 |
起拍价: | 55,000-65,000元 |
成交价: | 77,000元 |
拍卖公司: |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3-05-11 00:00:00 |
备注: | 钤印:赵卫、思不欲痴 题识:京西山道,癸未十二月赵卫画。 展览:“东方之韵—2003中国水墨·解读当代—当代中国画探索展”,2003年12月31日—2004年1月5日,中国美术馆。 “2004·黄宾虹奖获奖画家作品展”2004年8月7日—9月2日。 赵卫的画,不是名山大川,也不是旅游胜地,多是北方普通山村小景,这些小景又不是什幺深山古寺、小桥流水,而是极普通的一道山梁,一片庄稼,或几户人家,几株小树。他画的非但不是公认的风景点,往往只是不被注意、为画家或摄影家所忽视的平凡景物。 —张仃 赵卫艺术的一大特点是强化笔墨,造成繁弦急管般的点和线的交响诗,仅就笔墨而言,在他的画中不无王蒙、石谿、程邃、石涛、黄宾虹的笔墨因子,但仅仅是因子,因为这一切已被赵卫强化了。强化古人的笔墨表现,可能受到了开创焦墨山水的张仃的影响。 —薛永年 水墨点赭和白描山水当然是赵卫“懂事”的正果。而正是由赵卫、陈平滥觞而“点遍中国”的黑点子之风越刮越劲的时候,赵卫突然抽身,画起温文尔雅的水墨点赭和长线白描来了。我猜他或许业已发现,一片强烈而粗犷的麻点之下,含蓄和长线被消解了,技法所涵盖的范围也逐渐会相对狭窄。 从生猛的焦墨麻点,到苍润的水墨点赭;从浓艳的写意重彩到素贲的水墨白描,年轻的赵卫已在他的“雪中太行”探索了几条通向山那一边的路径。“雪一直没停”,这意味着他前面的路还要继续拨寻。胆大、心细,我说赵卫,山高总有径,你不妨继续野唱那山歌,在荆棘窝里找你的兔子脚印吧,这比走一条康庄大道,或一条山民已走出的山道更有野味,也更好玩。 —王鲁湘 赵卫的聪颖机警,熟者尽知,人人称道。 他以他的画,表明了他与山水画新传统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深知自己的历史责任,也明了自己在山水画发展中的可能性。 他拒绝了种种可能性的诱惑,没有完全皈依传统,更没有彻底放弃传统。他在山水画新传统中理出一个分支,延伸着属于自己的轨迹。 赵卫的画整体感较强,但是他又比较讲究具体技法,比较关注一些细部。在擦和点的过程中,他力求不能出现制作的痕迹,不能出现那碍眼的方块。他以透明的点表现了一些具体的质感,虽然有疏有密,但实实在在,绘画总是在种种矛盾中寻找统一的办法,在“制”和“写”发生矛盾时,赵卫以“制”服从“写”的要求。 —陈履生 形成符号应简练、单纯,要有鲜明的个性和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使用符号却应丰富、多变,不同的地域和对象都应能涵盖其中。如同人的情感,无非是喜怒哀乐。但当你面对大千世界千百个你我时,这简单的喜怒会造就出无数个人生,这平常的哀乐也会演绎成不尽的史剧。 —赵卫 著录:①《东方之韵2003中国水墨作品集》。 ②《解读当代—当代中国画探索展》123页,民族出版社。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