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张充仁 1945年作 恋爱与责任 青铜

张充仁 1945年作 恋爱与责任 青铜

查看原图
展品名: 张充仁 1945年作 恋爱与责任 青铜
尺寸: 48.5×23×13厘米
起拍价: 700,000-900,000元
成交价: 770,000元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3-06-17 00:00:00
备注: 签名(右下):充仁
出处:张充仁先生旧识钟庸先生旧藏
说明:张充仁完成《恋爱与责任》(又名《春》) 青铜塑像于1945年,通过对同学余克明、黄素缦夫妇的造型,来表达男女间纯洁的爱情,是40年代张充仁的经典代表作品,作品中有冷静的分析、深入的理解,也保持了新鲜而敏锐的艺术情节;讲究局部绘画般的细致优雅描述,又将细节统摄于整体观念之内;《恋爱与责任》的人物造型不仅保持了经典协调之美用以确立纪念碑式的结构,亦有效地展现了形体的完美动态而创造出充满力量与生命力的精神。
1907年张充仁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位浇花匠,母亲是一个绣花女。贫穷与父母早亡虽自小在张充仁心中留下阴影与伤痛,但也造就了他独立、坚强与执着的个性。张充仁的少年生涯是在徐家汇的一家孤儿院中渡过的,绘画学习在这裹是一门必修课程,对张充仁而言,却是件快乐和享受的事情。
张充仁不久即被派到土山湾照相制版部工作,附设在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内,专门训练画宗教画的人才,指导者大多为法国教士,传授擦笔画、木炭画、钢笔画、水彩画、油画等技法,以临摹宗教画原作为主。正如徐悲鸿所称土山湾画馆为“西画的根据地之一”,据张充仁后来的回忆,在此他较为系统地接受到西洋美术与文化的培训,尤致力于素描和法语的学习,收获良多。
1931年张充仁踏上了留学法国之旅,在船至印度洋的时候,传来日本侵占东三省的消息。张充仁心里感慨万分,于是立下志向,一定要在艺术上取得成功,为中国人争光。来到欧洲后,张充仁日日苦修,终以优异成绩考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出国前张充仁就意识到现代雕塑在中国仍是一片空白,因此投报了冷门的雕塑专业。著名的荣彼教授是他的指导老师。
求学期间,张充仁参加了比利时的一系列公共性雕塑的投标与竞赛,屡创佳绩。如在比利时三年一次的全国雕塑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且被聘为比利时“百年宫” 塑像。其《马曲像》至今仍矗立在比利时百年宫建筑之上,成为东方雕塑史上的不朽之作。
1935年的中国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中,张充仁游历法、英、荷、德、奥、意等国后于1936年回到祖国,旋而成为国内艺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并于上海合肥路寓所内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西洋画室—充仁画室,作育英才无数。十年间,虽然张充仁在学术与文化界活动繁忙,但从未远离朝夕相伴的雕塑台、雕刻刀和雕塑泥,作品一直反映出艺术家风格的单纯关注与创作内容的宏观视野,体现谋求将绘画性与三维的雕塑融汇贯通的努力。1949年后张充仁先后任职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油画雕塑院,并长期担任上海市雕塑室的主任、上海城市雕塑工作室主任等职。
1986年,晚年的张充仁受法国政府的邀请,为刚刚故去的法国著名画家艾尔然塑像。在此之后法国人所景仰的音乐家塑像系列,如德彪西等人的纪念胸像皆由政府委托张充仁来创制;而法国总统密特朗现今那尊《密特朗总统像》也正安安静地陈列在爱舍丽宫的陈列室中。法国国家艺术博物馆要求张充仁将自己的手翻制下来,作为独特的艺术品永久地收藏于馆中,而有这样荣誉的只有3个人—他们是罗丹、毕加索和中国的张充仁。
出版:《泥塑之神手也—张充仁的艺术人生》,上海文艺出版社,P.110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