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张大千 吴湖帆 谢稚柳 1932年 1955年作 红树室图 手卷 设色纸本

张大千 吴湖帆 谢稚柳 1932年 1955年作 红树室图 手卷 设色纸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张大千 吴湖帆 谢稚柳 1932年 1955年作 红树室图 手卷 设色纸本
尺寸: 26.5×98.2厘米 24.5×69厘米
起拍价: 1,200,000-1,800,000元
成交价: 2,145,000元
拍卖公司: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4-11-21 00:00:00
备注: 钤印:张爰印、大千,梅影书屋,谢稚印、稚柳、定定馆
鉴藏印:红树室藏
题识:(一)红树室图。壬申秋日为丹林老长兄作。大千弟绲。
腊八日吴湖帆添染曲径,大千以为可。
(二)红树室图,为丹林吾兄制。乙未春日谢稚柳。
章士钊(1881-1973)题引首:红树室图。丹林先生属题。章士钊。 钤印:章士钊印、行腨
谭延闿(1880-1930)题签:红树室图。丹林先生属。延闿。
黄葆蓔(1880-1968)题签:红树室图卷。丹林老兄命题。望八老农黄葆蓔。 钤印:黄葆蓔印、 青山农
后纸陈三立、叶恭绰、谢无量、陈夔龙、郑沅、冯文凤、夏承焘、于右任、李宣倜、潘飞声、柳亚子、赵尊岳、梁鸿志、夏敬观、陈小翠、林思进、易大蒁、龙沐勋、黄类、杨圻、诸宗元、符铁年、刘成禺、杨千里、向迪琮、张尔田、冒广生、沈尹默、瞿宣颖、陈祖壬、钱瘦铁等30余人题咏。
红树室主人简介:
陆丹林(1897-1972),广东三水人。1911年广州起义前参加同盟会,尔后到上海加入南社。曾任上海中国艺专、重庆国立艺专教授、中国画会理事、文艺作家协会委员等职。先后主编《大光报》《中国晚报》《国画月刊》《逸经》《蜜蜂画刊》等刊物。著有《革命史谈》《艺术论文集》《美术史话》等著述。
陆丹林是南社的中坚分子,性喜书画文物,擅长美术评论,亦擅书法,又熟谙文史,在当时的上海交游极为广泛,冒广生在题画诗中称赞他“能令英雄都入彀,即今惟有陆丹林”。他的书法笔姿雄健,叶恭绰称其“若多临池,必为书家”。他与黄宾虹、张大千结识很早,1931年创立的第一个全国性中国画家学术团体“中国画会”即由黄宾虹、陆丹林、贺天健、钱瘦铁、郑午昌等人发起;1934年11月创办的《国画月刊》,黄宾虹、陆丹林、贺天健、郑午昌等共任编辑;又与符铁年、张大千、张善孖、郑午昌、谢玉岑等为“画中九友”。
红树室是陆丹林的书斋。张大千作这幅画时,正是他模仿学习石涛的阶段,简澹的画面,清丽的颜色,映衬出红树室主人幽雅高尚的生活境况。谢稚柳先生1955年的这幅作品笔触细腻,构图疏密相济,设色清秀明快,是他四五十年代非常典型的风格。两幅作品幅面不大,繁简亦各有致,但都颇耐细细品味。后面30位海上闻人的题咏,亦非应酬之作,情真意切,流露出对主人公的尊敬与爱戴,正如林思进的诗中所称“金尊醉我会宾楼,能教旅客忘乡愁。平生书画剧耽心,裒辑时贤肛翰林”。这些诗赋以及各具神采的书风,所体现出的那个时代文人之间诗文相和的浓厚的文化气息,而今看来似乎已成绝响。
部分题跋者简介:
1.陈三立(1852-1937),号散原,晚号散原老人,江西义宁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吏部主事。戊戌变法期间,助其父湖南巡抚陈宝琛在湘创行新政,辛亥后长期寓居江南。工诗、善文、精鉴赏。诗称一代宗匠。子陈衡恪、陈寅恪皆知名学者。
2.叶恭绰(1881-1968),字玉甫、玉虎,号遐庵,晚号遐翁,广东番禺人。早年追随孙中山,1923年出任广东政府财政部长,次年任北京交通总长。30年代主要从事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委员。
3.谢无量(1884-1964),四川梓潼人。早年在上海读书,与邵力子、李叔同同学;与章太炎、邹容等来往颇多。曾任四川国学院院长、中华书局编辑、广州大学教授等职。著有《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等著作。
4.陈夔龙(1857-1948),贵阳人。光绪十二年进士。历任河南布政使,漕运总督,河南、江苏巡抚,四川、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要职。
5.郑沅(?-1940年后),湖南长沙人。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恩科探花。辛亥革命后曾为总统府秘书。民国年间客居上海,以诗闻名沪上。
6.冯文凤(1906-?),广东鹤山人。1934年与李秋君、陈小翠、顾默飞等创立“中国女子画会”,编辑刊物,组织画展,是二三十年代上海画坛十分活跃的女书法家。书法以金文笔法写甲骨文,行笔沉着,结构工整匀称。
7.夏承焘(1900-1986),浙江永嘉人。终身致力于教育、词学。曾任教于西北大学、之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著有《唐宋词丛》《唐宋词人年谱》等。
8.李宣倜,字释堪,福建闽侯人。北洋时期被授为文威将军。与梅兰芳交往密切,梅的绘画作品多由其代为题款。
9.潘飞声(1857-1934),广东番禺人。工诗,常在《小说月报》《女子世界》《亚东丛报》上发表诗文;吟咏之余,雅好临池,行书秀逸,晚年画梅,亦朴劲可爱。南社社友。
10.赵尊岳(1898-1965),江苏武进人。历任《申报》经理秘书、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参议。抗战期间曾投靠汪伪政权。其父赵凤昌是张之洞的重要幕僚,清末民初在政坛颇有影响。赵尊岳词学造诣很深,撰写了许多词学方面的文章,所辑《明词稪刊》是迄今为止明词辑刻规模最大的丛书。 晚年曾任教新加坡大学。
11.梁鸿志(1882-1946),福建长乐人。京师大学堂毕业。民国成立,任职国务院。后投靠段祺瑞,任段祺瑞执政府秘书长。抗战时期,投靠日本人。1946年在上海被枪决。
12.夏敬观(1875-1953),江西新建人。曾入张之洞幕府,办两江师范学堂。出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后弃官,专事教育及著述。有《词调溯源》《涵芬楼影印宋人小说》等著作。晚年专攻山水、花卉。
13.陈小翠(1907-1968),浙江杭县人。陈定山(1896-1989)妹。工诗、能画,仕女、花卉、山水,清逸俊雅,别饶风致。1934年与创“中国女子画会”。
14.林思进(1872-1953),四川华阳人。以诗名世,工书法,小篆尤精。总纂《华阳县志》,撰有《华阳人物志》。
15.易大厂(1874-1941),名孺,号大厂,广东鹤山人。精研书画、篆刻、碑版、音韵、文字、乐理诸学,尤以治印称名。历任北京高等师范、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教授。孙中山任大元帅时,易为秘书,作国民党党歌以孙中山名义发表。南社社友。
16.龙沐勋(1902-?),江西万载人。历任暨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教授。著有《中国韵文史》《唐宋名家词选》等。
17.黄类(1890-1937),字秋岳,福建闽侯人。清末举人,有诗名。入民国后,任职交通部、财政部。1924年后任国务院参议、南京行政院秘书等职。1937年以汉奸罪被处决。
18.诸宗元(1875-1932),浙江绍兴人。清末曾与黄节、邓实等人在上海创设国学保存会,并曾加入同盟会及南社。入民国后,在政府任职。1932年4月病逝。本卷所题颂红树室诗,是由符铁年抄录的。
19.符铁年(1886-1947),湖南衡阳人。画家,与张大千、张善孖、陆丹林等结为“画中九友”。花卉宗徐渭、陈道复。书法融合褚、米,各擅其胜。古松怪石具苍润之格。
20.刘成禺(1876-1953),湖北武昌人,生于广东番禺。精通英、俄、日、拉丁语。早年留学日、美。曾任广东大元帅府顾问、广州大本营参议等职。40年代曾屡任高等考试初试监试委员。1950年后被邀为湖北人大代表等要职。列名南社。
21.杨千里(1880-1958),名天骥,江苏吴江同里人。曾任《申报》《新闻报》《民呼》等报编辑、主笔。1936年后专心诗书金文之学,于秦篆汉隶章草魏晋诸家无一不精,又工治印。南社成员。
22.向迪琮(1890-1955年后),四川双流人。工书、擅词。精于名墨收藏。曾任天津特别市市政府港务局局长,及南北多所大学教授。词学造诣极深,常与冒广生、吴湖帆等填词唱和。
23.张尔田(1874-1945),浙江杭州人。清举人。1914年任清史馆编修。20年代在北京大学、中国公学、燕京大学等校任中国史和文学教授。著有《史微》《元朝秘史注》等书。
24.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江苏如皋人。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后人。光绪举人。官刑部、农工商部郎中。入民国后参与政府工作。曾任中山大学教授。精文史、目录、校勘之学,并以诗人、词家闻名于世。
25.瞿宣颖(1894-1968),湖南长沙人。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早年任国务院秘书、国史编纂处处长、印铸局局长等职,后任南开大学、燕京大学讲师。精文史之学。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