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王翚 1710年作 溪桥峻岭图 立轴 设色纸本

王翚 1710年作 溪桥峻岭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王翚 1710年作 溪桥峻岭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 214×117厘米
起拍价: 2,800,000-4,000,000元
成交价: 3,520,000元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4-06-22 00:00:00
备注: 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海虞、耕烟散人时年七十有九
款识:(一)梅花庵主溪桥峻岭图。庚寅九月十三日,海虞王翚。
(二)梅花庵主墨精神,老我重修水墨因。只恐淋漓无冶艳,淡端不媚时人。石田翁自题其画句也。石田学仲圭,真有出蓝之新。余漫仿之,不审得窥一斑否。耕烟散人又书。
王石谷出生于绘画世家,其祖父王伯臣是名花鸟画家,父亲王云客善画山水,王石谷就是在这种浓郁的艺术环境之中成长起来的。顺治八年(1651年)太仓名家王鉴至王石谷家乡虞山游览,王石谷得知这一消息后,托人将自己所绘的一幅扇面向王鉴当教,王鉴阅后大为赞赏,此后便将王石谷视为己徒“命学古法数月,刀亲见指授古人名迹稿本,遂大进”张庚《国朝画征录》,后又将王石谷介绍给王时敏,王时敏则“击之游江南,尽得亲抚收藏家秘本”。王石谷在习二王时,尽摹宋元名家真迹的任历,使得王石谷的绘画功力日渐深厚。王石谷虽同为王时敏和王鉴的学生,但在绘画风格和绘画理论上更多的接受了王鉴的影响,而跟随王时敏游历,绘予王石谷的是真山真水的感悟,王石谷在自然山水的陶冶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而王石谷在其绘画创作中并不单纯的局限于“南北宗”论,而是秉持“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王石谷《清晖画跋》)的宗旨,延续和发展了文人画的优秀傅统,创造出“集大成”的艺术面貌,既法度严谨,又不成法所囿,融合诸家技法而能彰显个性,逐渐在画坛独树一帜,创虞山一派。
《溪山峻岭图》为王石谷七十九岁时所作,属晚期作品,此时王石谷已将诸家之长融会贯通了,笔墨变化以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风格苍老劲辣,以在临摹古的基础上重开生面,作品泛色以墨青,墨绿合染为主,是图技法博引五代荆浩,关,董源,元代黄公望,王蒙等名家笔意,山的近处以董源,巨然为主,巨然承董源一路遗法,以变法的短披麻,牛毛皴并举为胜,王石谷于此处参合二者圆润之笔,以繁密的皴法层层擦染,构建出溪桥,屋舍,浅汀,以平远之势拉大整幅画面的距离,形成可游,可居的真山形象,远处的山峰侧用于润相间的墨用侧峰勾点而成与山估皴法融为一体,尽得山峦之浑厚秀逸,山间以留白与洪染表现沙缈的雾云和远山,由山峰到田舍再到远山,使观者的空间感随景物依次递进而延伸,但画面的核心仍然伫立于中心,主次分明,有远有近,有虚有实,丰富多变。值得注意的是王石谷对主体山峰的处理过程中,渐入以“北宗”技法表现出崇山峻皴的北方山川景色。王石谷汲取了五代荆浩,及北宋燕文贵用笔的硬朗,皴染兼备的艺术风格,先以简劲的墨线勾勒出山石的大致轮廓,再以短条子皴和小斧劈皴突出石崇立的质感,对树的处理,也兼有郭熙,李成的风格,古干繵枝,尽寒茺寒之态,与近处的丛林平湖,田舍的温润,秀丽构成鲜明的对比,颇得余音绕梁之日来。此作属于借古开今并纯朴浑厚的晚年典型风貌,体现了王石谷愈老弥精,瑧于化境的艺术功力,堪称王石谷的晚年精品。
王石谷以其精湛的艺术众多的杰作及在清初画坛上的重要地位,对当时及后世山水画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善于继承古代优秀传统并自开蹊偅的艺术实践引导了大批画家,如杨晋,宋骏业,董丰达,李世卓等追随其后,各善盛扬。王石谷的艺术经历也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作为一个有思想的画家如何能够善于学习传统,并在传统的涵养中推陈出新,自立一格,对于当今的山水创作具有深刻的意义。
出版:《中国文物世界》第72期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