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仃 壬申(1992年)作 雨过苍山夕照明 立轴 设色纸本
展品名: | 张仃 壬申(1992年)作 雨过苍山夕照明 立轴 设色纸本 |
尺寸: | 179×95.4厘米 |
起拍价: | 750,000-900,000元 |
成交价: | |
拍卖公司: | 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4-06-05 00:00:00 |
备注: | 题识:雨过苍山夕照明。壬申初夏,过太行八家寨,有此意境,归来以淡彩成之。它山张仃于京华。 钤印:它、张仃、山水怀抱、神游、浑厚华滋 说 明: 上世纪50年代,张仃与李可染、罗铭展开“行万里路”的山水写生活动,开风气之先,变水墨写意为水墨写实,大胆吸收西方写实主义为我所用,为近几十年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开辟了新路,而借助写生重新贯通山水画与自然的血脉联幺,也成为他山水画艺术的根基。 在他这一时期的探索中,不仅有世人熟知的焦墨山水,还有重要的焦墨淡彩山水,就如他自己所言:“我个人虽喜欢焦墨,但并不非备固守这一种形式,有时也略施淡彩作为一种探索。” 《雨过苍山夕照明》来自现实景物,但既属“归来以淡彩成之”,则显然多了一分想象与再创作。此画以焦墨勾勒出雄伟而凝实的太行山结构,而以花青概念性地表现山峦的背光部分,以赭黄色状写夕照下受光的山骨,在整幅作品青色的冷基调中,暖色山光跃动其间,与李可染山水的“逆光法”有精神上的暗合之处。张仃常说,他的色彩有印象派的味道,因为他不受物体“固有色”的束缚,而是服从内心对自然的感受。 《雨过苍山夕照明》赏析 王鲁湘 自1991年至1996年,每当春夏之交,张仃先生必至太行山写生一个月。在中国所有名山中,他对太行山最为心仪。 《雨过苍山夕照明》是先生二至太行的画稿。那是一个初夏的下午,先生一行过八家寨,突遇暴雨。雨过之后,苍山如洗,山泉如练,夕阳如火,大岳深壑像铁打铜铸的巨灵,拔天通地。绝壁之上,柳林中掩映着二三人家。先生为此境所动,迅即速写下来,返京后以六尺整宣画成此图。 图成“台”字型结构,两段式构图。下段为主体,占三分之二篇幅,为巨壑。壑中瀑喧溪欢,一条山道跨溪蜿蜒,壑底密树成林,有梯田数级,石屋两间。上段是直刺青天的石峰,峰下是一个宁静的小山村。大自然的伟大壮丽与人类生存的艰巨与诗意,就在这种看似平和实却冲突的构图中表现出来。 张仃山水,评论界认为是一种贴近生活又深入历史、看似平实又具史诗性格的人文山水,此作即是明证。全画以苍苍茫茫的焦墨点线为骨,表现出北方山水尤其是太行石壁特具的风骨与峥嵘。春柳含烟,又描绘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淡淡的蓝灰色,既是雨洗山石后的清澈,又是时近薄暮的山岚。而那一抹抹灿烂的金黄,是对大自然神圣的礼苂,也是对人类生存意志的讴歌。 (作者为凤凰卫视高级策划、著名美术评论家) “《雨过苍山夕照明》完成于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以后,雨过天晴的那种感觉化为作品中那一片让人目眩的金黄色夕照。” —《画外话·张仃卷》第75页 “《雨过苍山夕照明》—我生长在北方,由衷地喜爱北方的山川风物。特别是太行、秦岭和西北高原,鲸管她们荒寒贫瘠,仍觉得她们亲。犹如一个儿子看自己年老的母亲。我每次进太行山,总是怀着去看老朋友、结交新朋友的心情上路的,太行山里那大大小小、品种姿态各异的树木,都是我的朋友;见了老朋友,我高兴,见了新朋友,我也高兴,它们都有自己的音容笑貌,有自己的个性。” —《它山画语》第134页 出版:《张仃山水》第218-219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 《大山之子》第203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画外话·张仃卷》第75-7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张仃画室·焦墨设色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它山画语》第134-13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