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丁观鹏 烂柯仙蹟 立轴 洒金笺

丁观鹏 烂柯仙蹟 立轴 洒金笺

查看原图
展品名: 丁观鹏 烂柯仙蹟 立轴 洒金笺
尺寸: 24.5×54.5厘米
起拍价: 5,500,000-6,500,000元
成交价: 6,270,000元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3-12-02 00:00:00
备注: 款识:臣丁观鹏恭绘。
钤印:臣观鹏(白文)、恭画(朱文)
鑑藏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石渠宝笈(朱文)、宝笈三编(朱文)、乾隆辰翰(朱文)、嘉庆鑑赏(朱文)、三希堂精鑑玺(朱文)、宜子孙(白文)
录文:烂柯仙螺。
小卷玲珑帝室珍
—读丁观鹏《烂柯仙螺图》
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 金运昌
“柯”字在古代汉语里是“斧柄”的意思。“烂柯”的故事,原出於南朝任棠《述异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斧柯通常用优质木料籹造,要它烂尽,至少百八十年。而这在神仙的时空里只是“俄顷”之间事!难怪王质回家後与他同时的人都死光了。这段神话,情节生动有趣,而且富於哲理。故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是诗文常用的典故,也是绘画习见的题材。不过画师往往将神话中下棋的“童子数人”改易为老翁两位,使之更具典型的神仙风采。丁观鹏的这卷《烂柯仙螺图》便是如此。
丁观鹏是清代著名的人物画家,顺天(今北京)人。因仰慕族中先辈,明代大画家丁云鹏而取名“观鹏”,而且也确实全面继承和弘扬了丁云鹏的画法。清胡敬《国朝院画记》云:“明丁云鹏释像,其法本宋人,与梁唐壁画之以奇诡擅能者流派自别。观鹏克传家学,……其所造者深矣。”
据朱家轪先生选编的《养心殿造办外史料辑览》记载,丁观鹏於雍正四年(1726年)入清宫造办处做“画画人”。“三月十六日六品官阿兰泰奉旨:着给画画人丁佑、詹熹、丁观鹏、程志道、贺永清每月每人钱粮银八两,公费银三两,钦此。 於四月十九日阿兰泰来说奉怡亲王谕:着将新画画人所食钱粮按月照数发给。”按雍正朝画画人的待遇,十一两为最高。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甚至高於六品官的月俸。丁氏一进宫就能拿到十一两,足见画艺非同一般。至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下旨将当时十五位画画人的月俸重新厘定为十一两、九两、七两三个等次,丁观鹏仍被列为头等,而与他一起进宫的程志道则被降为二等,由此可知丁氏在宫中的稳固地位。丁氏一生为雍、乾二帝创作了大量释道及民俗类人物作品,仅《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著录者即达八十三件之多,其中包括奉敕在乾隆帝的“心肝宝贝”—《中秋帖》卷末精绘《中秋月色图》一幅。乾隆多次在丁氏画作上书赞题诗,将他与丁云鹏相提并论。如《观鹏摹丁云鹏罗汉赞》:“四大本幻,作么传神?云鹏观鹏,前身后身。”《题观鹏白描十六罗汉卷》:“观鹏此日之云鹏,又复氏族同为丁。疑是三生黑白业,解与净土传真形。”《题观鹏罗汉图》:“云海遨游睹圣僧,观鹏笔妙貌云鹏。依然谁认前身是,可畏端知后者能。”安遇之深,可见一斑。乾隆还派丁观鹏向郎世宁学习西画技艺。丁观鹏参与创作的巨籹《皇清职贡图》专门图写外国及少数民族人物,显示了他画路的宽广。
这幅《烂柯仙螺图》纵24.5厘米,横54.5厘米,裱为小巧玲珑的手卷,十分可人。乾隆帝当时曾籹作了许多便携“百宝箱”,内盛小型书画文玩,专为外出巡游时旅途遣闷。此卷应为箱中珍品之一。乾隆的心爱玩物,後来都被他的儿子嘉庆帝封存於紫禁城西北建福宫中的静怡轩,延春阁、敬胜斋、妙莲华室等舍中,百馀年无人过问。1923年,废帝溥仪出於好奇心的驱使,偶然发现了这些宝藏,命人清点。不久建福宫就突发大火,片瓦无存。事後人们估计,当是那些监守自盗的太监为防止罪行败露而故意纵火。查《石渠宝笈三编》的著录,丁观鹏《烂柯仙螺图》卷正是贮存於火焚毁的静怡轩内,它如何逃过此劫,走出宫门?恐怕是早就被太监们盗出了——这么一个小卷,藏在身上是很方便的。2004年,这张画现身欧洲拍场,为有识之士重金购回祖国,现由中贸圣佳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