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顾见龙 祝寿图 立轴 设色绢本

顾见龙 祝寿图 立轴 设色绢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顾见龙 祝寿图 立轴 设色绢本
尺寸: 188.5×53厘米
起拍价: 280,000-380,000元
成交价: 308,000元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3-07-28 00:00:00
备注: 款 识: 金门画史顾见龙。
钤印:云臣(朱文)
朱颜玉色 典雅如仪
——观顾见龙《祝寿图》
穆 南
顾见龙(1606—?),江苏太仓人(亦说吴江人),字云臣,号金门画史。生于明万历年间,其卒年不详,仅知他在1687年尚作有《竹雀图》,彼时顾氏已年逾八旬,由此可见,顾见龙是又一位长寿画家。
顾氏未及成年,即染指丹青。他对人物画尤其喜爱,极善于捕捉对象形貌特征,加之心手相应,故每每涉笔,无不形神毕肖。他为汤文正公(斌)所作肖像,其家人子孙观之,无不拊掌称善。顾氏炉火纯青的技艺亦得益于他对晋唐以来人物画大师之代表作的大量临摹。其中有顾恺之的《维摩诘像》、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步辇图》、孙位的《高逸图》、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乃至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顾氏所临竟能纤毫不差,几可以假乱真,同道中的慧眼高人面对其摹品亦难辨识。于是,顾见龙名声大噪,远播京师,致使朝廷一道诏书,将他与另一位同姓名铭的丹青妙手,宣至京城,从此成为御用画师。现今藏于荣宝斋的《桃李夜宴图》,便是顾见龙改变身份后不久的一幅大作。
顾见龙凭借他对人物的观察、理解与表现之深邃透彻,成为当时出类拔萃的人物画大家,但他对山水、花鸟、楼阁诸题材也不陌生。作为江南人氏,他得天独厚地上承前朝本土的明四家之一仇英之画风,与沈硕、尤求、程环等成为仇所创立的十洲画派的重要传人。仇英画风大体是师承赵伯驹及南宋院体画,仇氏作品以工笔重彩为主,青绿设色山水与工细秀雅的人物相匹配,别开生面,意趣盎然,构成了文人画的一种韵致和格调。
继承前贤尊崇传统并不排除个性发展。顾见龙晋京后,其作品愈发闪现出精丽绝逸的光彩。他追求笔法的丰富性多样化以表现形形色色的人物,圆转流畅,顿挫劲健,爽利如锋,飘柔如缕,不一而足。他偶作白描,更多的是设色,敷翠勾金,综丹缕素,既注重写实映真,也不乏适度张扬。当时流行一种刻板雕饰的习气,只求形似而无视神采离失。顾见龙则始终坚守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艺术信条,迥然区别于僵化而庸俗的时风。
这幅《祝寿图》可以视为顾氏人物故事画的一个典型范例。《祝寿图》,设色绢本立轴,纵188.5厘米,横53厘米,款识隐于右下角:金门画史顾见龙。画面内容丰富,构图比较饱满,故题款宜简不宜繁。印文一方,是纤秀挺拔的朱文:云臣。清代人物故事画约略可分为五派,其一为前面所述及的十洲派,精丽典雅是其风格特色。此外,还有高古简朴的老莲派,清劲疏淡的龙眠派,苍润洒脱的水墨写意派和融中西绘画于一炉的折中派。顾氏的这幅作品俨然正宗的十洲派风格。人物、故事、山水、楼阁界画尽在其中。根据所画内容可以确定,此画是顾氏由江南进入京师如意馆后的作品。清代不同于前朝,始终未设名正言顺的常规画院,顾氏们名义上是供御,实际上只是在如意馆之类的普通画室作画,朝廷有命,招之即去。不过,康熙爷偶发雅兴,也会驾临如意馆,欣赏画师作画。
《祝寿图》反映的显然是达官贵人之家寿诞之禧。苍岩古木,庭院深深,蕉竹湖石,厅堂轩敞,楼台掩映于祥云瑞霭,暮色里犹闻钟鼓齐鸣,远山如黛,渐入太虚……然最引人瞩目的,还是深宅大院里的人事活动。厅堂中端然高坐的想必寿者是也,侍立两旁的晚辈与纷纭而至的宾客有如烘云托月,星拱北斗。拜过寿见过礼的,三三两两,闲庭漫步,谈笑风生。阁楼上是女客们的天地,欢声笑语在晚风中荡漾,弥散。喜庆的日子里,着红穿绿的比比皆是,就连两个守门人都是一身喜色,头脚光鲜。顾见龙善于描绘众多人物,图中四十余人姿态不同,身份各异,加之关系的主从、呼应、并列等等,均把握得体,刻画入微。根柢浅薄,实力不足的画家很难胜任如此繁复庞杂的统筹与经营。
传统绘画讲究散点透视,《祝寿图》亦不例外,其效果不止于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观照人物之间的聚散与交流,故事的情节与细节,彼此浑然相融,一切互不妨碍。散点透视对于整体的感受和发展前景的细察皆可获得满足。《祝寿图》的“画眼”即主题是在画幅中部略靠左侧,几组人物的安排,自左下角庭院大门内外,至墙内厅堂及堂外,再到高楼之上,若将其连线贯之,便是一之字形,于平衡中可见变化。此画的意蕴和谐而完整,虚处淡然宁静,实处细密精微,色墨富丽清雅,更有一种安乐祥和的气息渗透于作品中。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