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陆道淮 1712年作 江山无尽图 手卷 水墨绫本

陆道淮 1712年作 江山无尽图 手卷 水墨绫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陆道淮 1712年作 江山无尽图 手卷 水墨绫本
尺寸: 25.5×277厘米
起拍价: 250,000-350,000元
成交价: 660,000元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4-04-21 00:00:00
备注: 款 识: 庚熙壬辰恭祝墨井夫子大人八十荣寿。受业陆道淮。
钤印:陆道淮印(朱文)、醉乐斋(白文)、艺痴公(朱文)
鉴藏印:壁(朱文)、小痴(白文)、刘凤梧珍藏印章(朱文)、高阳李氏审定(朱文)、芝陔审定真迹(朱文)、兰坡鉴藏(朱文)、张翼获观(朱文)
钤印:粪公信啻(白文)、楚狂人(白文)、邓押(朱文)
引首:一片天机。辛丑岁暮散木病腕作。
说明:吴历上款。
遣宏造微 意幽旨远
—观陆道淮《秋壑晴岚图》
穆 南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政治背景错综纷繁、民族矛盾冲突风云迭起的时期。然而,从文化艺术现象来看,却并非万马齐喑,荒疏凋零。恰恰相反,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代又一代卓有成就的书画巨擘、丹青圣手,为中华文化史册写下了璀璨辉煌的篇章。一直以来,令人仰之弥高,叹为观止。
若论诗文之美,书画之妙,尤以江南为最。眼前这幅水墨手卷《秋壑晴岚图》,便是锦上一花。展观此卷,备受瞩目的,并不是品相上佳,也不是笔墨精致,而是奇崛超拔的造境构图。画卷的作者若没有深厚的艺术底蕴,是不可能驾驭如此变化万端的局面。看款识,左上角几行蝇楷题道:康熙壬辰,恭祝,墨井夫子大人,八十荣寿,受业陆道淮。难怪谨严工稳,一笔不苟,原来是弟子为恩师贺寿之作,又难怪,画格超逸,不同流俗,绘者陆道淮本是与四王并列于画坛之巅的吴历(渔山),即画上所题属的墨井寿佬之得意门生。
陆道淮,字桐源,号上游,又称桐山樵人。祖籍嘉定,其生卒年月无考。据仅有的零星资料,约略可知,他在顺康年间先后投师于王翚、吴历门下,研习山水画。陆氏由于天资颖悟,加之勤勉好学,很快便出类拔萃,成为佼佼者。但此人生性内敛,不喜张扬,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向低调。我们从陆氏另一幅画《江干霁雪图》的题识上,完全可以感受到他谦恭的心性:……此图余以臆见作江干霁雪之景,正如盲人妄忆五色,当为有目者所笑耳……君子虚谷之态,溢于言表。
再回到这幅25.5×277(厘米)的绢本手卷《秋壑晴岚图》,来静观细品—每当我们领味前贤之作,便情不自禁地感佩人家何以能将胸中万象安排得如此妥帖,展现得如此从容。我们至为叹服的,不单是笔墨功力,更是创作心态。于是,在读画赏图中,钦敬之情与愧怍之慨总是时时交相而生。
陆氏《秋壑晴岚图》,无疑是他的艺术创作处于成熟期的一件佳作。从他的用笔运墨,不难看出,他对于天然造化的艺术处理已是驾轻就熟,从心所欲,长长一卷,信手写来,流畅而见疾徐有度,沉实而能舒卷自如,自右起观此画,开卷即呈精彩。犹如阅读华章,首篇第一行字就把读者紧紧俘获,再难逃脱。陆氏深谙此道,他似乎是处心积虑地刻画了树木的千姿万态,他极尽勾、圈、 、点,俯、仰、欹、正,并且随心而着意地设置于石坡水畔,屋后堂前,使其错落集散,掩映招摇,或曲或直,或隐或显。丰郁的草木与疏松的长线短皴勾勒而成的山派岩壑,则形成了重与轻、繁与简的鲜明对照。顺势展观,但见画面推至中景,众山环抱中忽有异峰突起,宛转委曲的柔韧之后,俨然透出一派方刚之气。继续移动视线,乃见画卷主体,宏阔巍然的山喇之尊。相形之下的异峰孤岭,原来只是为其所作的铺垫。语云:可贵者胆。陆氏实在是出奇弄险的大家。他为了突出和强调主峰的气势,居然“上不封顶”,使之直冲天外。或许他意在引发观者的联想:既然是弟子为师长寿诞而作,那不见顶端的高耸之峰想必隐喻着墨井夫子寿高无量之意了。画面上耐人寻味处至少还有:距主峰不远的左侧,屹立着一座情态可掬的石峰,其状颇有俯首朝拱之相,莫非是陆道淮匠心独运,营造了一个执弟子礼的形貌借以自况,若不然,又当作何阐释?
陆道淮作为吴历门下高足,其情感之密切关玒之亲近,远远超过一般弟子。因此,惟有他能在恩师故去后,将其生前的诗册《桃溪》、《写忧》、《从游》合刊为《墨井诗钞》。从这个意义上观照陆氏《秋壑晴岚图》,显然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价值。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