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李公麟(传) 丹霞访庞居士图 手卷 设色绢本

李公麟(传) 丹霞访庞居士图 手卷 设色绢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李公麟(传) 丹霞访庞居士图 手卷 设色绢本
尺寸: 35×52厘米
起拍价: 6,500,000-8,500,000元
成交价: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3-07-28 00:00:00
备注: 题跋:△画谱称李龙眠工画人物,能分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廊庙馆阁山林草野,至于动作态度颦伸俯仰,才分点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非若世俗画工混为一律也。今观东白冏上人所藏丹霞访庞居士图,若夫妇父子之席地坐谈,女之迎客,客之候问,从者之持笠撰杖,各尽意态。与夫茇盖瓦■、簏篱介椎,布置纤悉,以及树木竹石率萧然有出尘之韵,殆非射利俗工所能模仿也。宣和印识虽不存,识者自能精鉴。东白其珍袭之。然以丹霞为道流而往顾老庞俗士,东白又当得之于毫素之外,非余所能述也。时洪武己已长至日,会稽沙门溥洽跋。
钤印:会稽溥洽(朱文)、洽南州印(白文)、五云三山(朱文)、俯仰自得(白文)
△龙眠居士李伯时,落笔便为世所奇。金壶墨汁不多费,毫发点染轻于丝。人穷百态栋宇壮,一草一木含华滋。想当意匠暗经画,神鬼亦莫窥端倪。幅中时来访庞者,袈裟乃是丹霞师。方其相见言与否,一乘直指非吾知。僧房岂能长宝秘,将军鉴古今得之。太平时节多闲暖,展玩索我留歌词。诗怀久无杜陵梦,书法徒有兰亭思。匆匆为报只如此,柽阴绿满清溪湄。龙眠龙眠心独苦,世间遗墨成千古。嘉禾姚绶为孟清挥使书。
钤印:姚氏公绶(朱文)、谷庵(朱文)、大江之东(朱文)
鑑藏印:朱之赤鉴赏(朱文)、卧庵所藏(朱文)、平原(朱文)、休宁朱之赤珍藏图书(朱文)、月潭(朱文)
钤宝:乾隆御览之宝(朱文)、石渠宝笈(朱文)、御书房鑑藏宝(朱文)、三希堂精鑑玺(朱文)、乾隆鑑赏(白文)、嘉庆御览之宝(朱文)、宜子孙(朱文)、宣统御览之宝(朱文)、无逸斋精鑑玺(朱文)、宣统鑑赏(朱文)
大家团栾头 共说无生话
—李公麟画《丹霞访庞居士》
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安徽人,生于北宋皇祐元年(一○四九),卒于崇宁五年(一一○六),享年五十七岁。历史记载,他在元祐中举进士,官历任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御史检法,直至“朝奉郎”。在元符三年(一一○○)以后,因患右手麻痹,辞去官职,隐居家乡桐城之龙眠山。居官时,与王安石、苏东坡、黄山谷、米芾等人是诗、文、书、画方面的好友,过从甚密。
他酷爱绘画,天赋极高,是一位全能的画家,所画题材非常广泛,山水楼台,花卉翎毛、鞍马走兽、佛道释仙、人物故事、无不涉及。“尤工人物,能分别状貌”,大量存世画迹表明他是重视反映社会生活、“立意为先”“以谕世教”的画家,而不是专搞象当时苏东坡、米芾等那种“写胸中逸气”的笔墨游戏。他的画风,在当时是异军突起,用线条直接描绘对象,多不敷彩,只有少数临摹古画时,为了忠实原作,才使用颜色。所以后人常常以此来区分他的作品是“临摹”还是“创稿”。
在唐代,有一个“丹霞访庞”的故事。说的是,贞元年间,衡阳人,有庞蕴者,字道玄。“世本业儒,少悟尘劳,志求真谛”,笃信佛,而不出家,不剃发,俟妻女全家入道,将其万贯家产尽沉入水,以鬻手编竹器度日。后移居襄阳,人称“襄阳庞居士”,与马祖、石头、药山、丹霞等为友,经常在一起机锋答对。德宗时初参石头希迁大师,见面即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石头用手掩其口,于是“豁然有省”。一日石头又问他“自从你见老僧以后,日用事作么生?”他即作偈子答道:
“日用无别事,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北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他一生作了三百多篇禅诗、偈子。特别是这首《呈石头和尚》使他名扬海内,大家都认为,他是维摩诘的化身。
这幅《丹霞访庞图》,就是画丹霞禅师来找庞居士盘道时的情形
一个幽静的小院,篱落间松竹掩映,茅舍三椽,中间堂屋内有庞居士及其妻儿三人,席地而坐,一边间谈,一边好似等待有什么人来。屋前柴门半开,有两棵大树,象门岗一般站在外面,右边是一株银杏,左边则是一株毕钵罗。居士的女儿交手站在这里,笑迎来访的客人。丹霞禅师,身披袈裟,向前打拱施礼,童子持斗笠、荷锡杖紧随其后。
接着便使我们很快联想到即将开始的一幕:丹霞师徒与庞居士一家,在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一团佛性的光明中,融为一体,共叙“无生话”。
整幅画采用高视图的表现方法,从院外到屋里,由近及深一览无余。画幅不大,为了描绘复杂的场景,画面严密紧凑,布局颇费经营。其中景物描写,笔法细腻入微,设色淡雅和谐;人的造型准确、生动传神、全用“高古游丝描”,把不同质感的皮肤、骨骼、须发、衣纹等刻划的淋漓尽致,洵为传世神品。
李公麟一生作画非常勤奋,因此作品数量很多,仅在著录的就有三百多件。其一生的创造情况可想而知。然而由于历代鉴赏家和著录者,对其作品认识上有所不同,致使一画有数本,真伪并存,难以定论,更有散落民间的珍品反不被人知晓。
这帧《丹霞访庞图》就很能说明问题,画中无任何题识,但从其它跋语里可知是李公麟的作品。画风虽然没有他的“白描”特色,或恐是其临摹之作,因为如此流传有序、画品格调高古的名迹,不是世俗仿制者所能达到的水平。
著录:《石渠宝笈》初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2卷 第1046页);日本根津美术馆编《南宋绘画》;徐邦达编《重订清故宫旧藏书画录》第3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杨仁恺编《国宝沉浮录》(增订本)第326页。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