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 瀑泉图 镜心 设色纸本
展品名: | 傅抱石 瀑泉图 镜心 设色纸本 |
尺寸: | 63×53厘米 |
起拍价: | 150,000-250,000元 |
成交价: | 165,000元 |
拍卖公司: |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3-12-28 00:00:00 |
备注: | 畅写山水之神韵 -傅抱石《瀑泉图》赏析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榆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史研究和绘画理论家。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蓊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我国山水画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人物画,注重神态心境的刻划,意境淋漓,情感真挚,深得传神之妙。解放前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教授。解放后,任南京师□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中国山水人物技法》、《中国绘画理论》、《石涛山人年谱》、《罗马尼亚写生集》、《捷克斯洛伐克写生集》、《东北写生集》、《浙江写生集》等。精篆刻,有《印谱》行世。其代表作有《兰亭图》、《丽人行》、《九歌图-湘夫人》、《江南春》、《待细把江山图画》等。1959年他和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绘制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成为现代美术史上的名作。 傅抱石的画,吸取了八大山人和石涛画作的特点,并把中国古典山水画的浪漫主义情怀结合在一起,独创 “散锋笔法”,即著名的“抱石皴”,胸怀博大,气势恢弘,令人景仰,在中国画坛别树一帜。傅抱石对中国山水画的另一大贡献,是其独创的山水画之水口画法。所谓“水口”,是指山水画作中由山间倾泻而下的瀑布或泉水的源头,这是山水画中最难捉摸的大自然神韵。傅抱石以其独特的笔法,把瀑泉、水流柔中带刚、奔放含蓄的万千姿态,透过石块、山势的布局衬托出来,丰富了水的韵律和动感,成为备受赞叹的“傅氏水口”。 此帧《瀑泉图》著录于《名家翰墨.傅抱石瀑泉雨景专号》(P55-60),是各大美术院校、中国山水画家耳熟能详的傅氏山水画稿,是学习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范本”之一。《瀑泉图》尺幅虽然不大,但此画集中体现了傅抱石山水画创作的二大特点:“抱石皴”和“傅氏水口”。散锋乱笔描绘画中山石,笔触清晰,线条劲健,设色淋漓,是典型的“抱石皴”。水口的画法更显其妙!古人言:“水口之难画,难在峡中流出,有旋环直捷之势,点滴俱动,乃为活水。盖水口比石不同,不得太硬,不得太软,又不得太枯。软则无势,硬则板刻,枯则干燥,故皆所忌”。水之形态多变,柔中见刚,至柔至刚,刚柔相济。另外,水是白的,墨是黑的,以黑墨写白水,以黑的山石反衬白的流水,是中国山水画中最难处理的虚实关系。傅抱石在观察生活中掌握了所谓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规律,结合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哲理,一改古人用线勾水口的方法,而采用散笔皴擦,夹水夹墨,水墨交融,充分发挥笔墨的效果,大大丰富了水口的表现力,把中国画水口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形成独具特色的“傅氏水口”。细观此《瀑泉图》,画面□脱滋润,幽曲灵动,飞流而下的泉水,在画面底部形成细雨如烟的感觉,更使整个画面增添一种诗的意境。此作虽无印款,但其独特的画法是傅氏作品一眼便知的招牌,加之权威著录,当是成熟藏家珍之宝之的收藏首选,也是各大美术院校、美术研究机构搜求的不二选择。 著录:《名家翰墨.傅抱石瀑泉雨景专号》(总第十期)P55-59,香港翰墨轩,1990年11月出版。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