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吴待秋 甲申(1944年)作 溪山策杖 镜心 水墨纸本

吴待秋 甲申(1944年)作 溪山策杖 镜心 水墨纸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吴待秋 甲申(1944年)作 溪山策杖 镜心 水墨纸本
尺寸: 133×65.5厘米
起拍价: 48,000-48,000元
成交价: 143,000元
拍卖公司: 天津市文物公司
时间: 2013-06-12 00:00:00
备注: 钤印:抱鋗居士、诗债待秋印征、闭户工夫
吴待秋(1878-1949)名征,以字行。别号抱鋗居士、疏林仲子、春晖外史、鹭丝湾人、括苍亭长,晚署老鋗。浙江石门人。擅画山水、花卉,亦能人物仕女,晚年喜作佛像,颇有古风。其父吴伯滔为清末时著名画家,与吴昌硕交往密切,常切磋书道画艺。吴待秋自小从父亲学画、写字,得吴昌硕指点一二。多年后,更得吴昌硕慨然授教,加上自身勤奋,技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04年,与吴隐、丁辅之、王福厂等篆刻家积极筹备,共同在孤山创办西泠印社。1906年吴待秋赴北京。不久,认识了在京城书画界颇有威望的金城,加入了其创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因政局混乱,吴氏受张元济之聘赴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美术部部长,并且又活跃于吴昌硕主持的海上题襟馆。三十年代待秋常往返于苏沪间,画名与日共增。
吴待秋一生,迎难而上,躬聆前辈教言,刻苦研习书画,终成一代名家。其金石书画兼长,作画擅山水,颇有古风。写花卉,得伯滔、昌硕笔意,后汲取诸家之长,笔墨酣畅,宽博淳厚,随意挥洒,别具一格,尤其画梅,名噪一时。他的画,于笔墨技巧之外,尤得灵性揣摩之妙,落笔随意而不草率,设色浓重而不混浊,达到苍中带秀,刚中有柔的艺术效果。晚年则粗简豪放为主,益现浑厚苍润,反映了自己独特的面目,成为民国时期影响海内外的著名山水、花卉画家,与吴湖帆、吴子深、冯超然合称“三吴一冯”;又与赵叔孺、吴湖帆、冯超然并誉为“海上四大家”。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