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 荷塘飞雁 镜心 设色纸本
展品名: | 林风眠 荷塘飞雁 镜心 设色纸本 |
尺寸: | 48×68.5厘米 |
起拍价: | 600,000-1,000,000元 |
成交价: | 1200000元 |
拍卖公司: |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3-11-24 00:00:00 |
备注: | 钤印:林风瞑印 款识:林风眠。 荷塘飞雁 与齐白石大写意的拙朴多吸取八大、缶翁,多从传统着手相比,林风眠的写意荷花则吸取西式的养分比较多。林氏早年留学法国,在徐悲鸿注重对西方古典写实主义的融汇的基础上,向前推进到对印象派、后印象派特别是野兽派马蒂斯和立方主义毕加索。而在观念上,林风眠则将西方现代流派中重视视觉效果、节奏强烈的审美观引入中国画,将视觉美、节奏美与中国画传统的意境美妙相契合,从审美方式上对中国画进行革新。因此,林风眠笔下的荷花,似乎永远带着一种静物般静穆的美感。他似乎比较愿意在方形的纸幅间把物象安排进一个恬静、淡泊的环境中,而与他的人物画形成强烈不同的风格。 《荷塘飞雁》里,林风眠把荷花安排成一个一个的点,并不遵循一定之规、一定之法,杂,甚至有些乱;而颜色也因为透视或光线的关系而变化。与黄绿、嫩绿、深绿的荷叶相映衬的是纯白色的荷花,松松散散地分布于画幅的各个角落,但似乎每个花瓣都有光影的变化。这是林风眠的过人处。不过,林风眠如此安排,显然是别有深意的。散点似的荷花荷叶,实际上即是他对故乡星星点点的记忆,对那个平静的、恬淡的世外桃源般的故乡的割舍不了的情怀。 这在他的另一幅作品《荷塘》中具体表现出来。终林风眠一生,刻骨铭心的地方有三个:故乡、杭州、上海。但林风眠一离开故乡便不再返故乡,一离开杭州便不再返杭州,而一离开上海也终身不再返上海。这与一般的中国人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不同。但乡愁总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林风眠在画里写上故乡梅县的芦苇、池塘和远山,写上西子湖的浓妆淡抹、山色雨景,写上上海滩里健壮的少女、古典的仕女。此幅中,锋利的、被风吹向一边的芦苇和沉睡的、寂寥的远山,是属于故乡的回忆;“无穷碧”的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无疑是属于杭州西湖的记忆;而三三两两错落绽放的莲花,则又似乎蛰居上海的纠结的、发霉的心境。荷塘里相隔的白花花的一线,大约是与妻女不得相见的思念;苇丛里突然振翮疾飞、逆风而进的孤鹜,又是画家将要远去不回的决绝和无奈。 足耐咀嚼意味的是,林风眠似乎比较习惯在画幅里把芦苇都画成象刀戟一样刚性的物象,并在苇丛中安排一只两只鹭鸟,往往作迅疾突围、振翅高飞之势,似乎暗示作者对故土的离情。这足可说明林风眠笔下的荷花其实正是为了突出这一主题。 但在一般人的眼里,林风眠似乎离开中国传统太多,而不能对同时或以后的绘画风格取向形成某种典范性作用。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人们似乎更偏爱齐白石那种离开传统但又不是走得太远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语言模式。以自己的绘画风格对齐白石的画风作出续接的是张大千。 著录:《百年百家荷花图》P12,香港艺苑出版社。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