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 1692年作 溪堂佳趣 立轴 设色绢本
展品名: | 王翚 1692年作 溪堂佳趣 立轴 设色绢本 |
尺寸: | 136×60.5厘米 |
起拍价: | 3,600,000-5,600,000元 |
成交价: | 3,960,000元 |
拍卖公司: |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3-07-28 00:00:00 |
备注: | 款 识: 黄鹤山樵有此图,仿佛香山池上之意,幽澹天真,全以右丞为师,盖叔明早年杰作也。壬申夏六月长安客窗对橅大概,呈敦翁老先生教正。虞山晚学王翚。 钤印:王翚之印(半朱文半白文)、意在丹丘黄鹤白石青藤之间(朱文)、吴山石谷(朱文) 录文:溪堂佳趣。 “溪堂佳趣”话王翚 —晋甫 王翚是清初最负盛名的画家。他生于明崇祯五年壬申(公元1632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公元1717年),享年八十五岁。字石谷,一字曜樵,号耕烟山人、耕烟外史、乌目山中人、剑门樵客、清晖主人等。江苏虞山人。著有《清晖画跋》、《清晖堂诗集》、《清晖赠言》等。他出身于四代相传的绘画世家,很小的时候就从师临摹古画,是一名精于仿古的职业画家。他平生交游很广,其成就,得师友之助甚多,遍览名迹,临摹古画,达数十百种。与王时敏(1592—1686,号烟客)、王鉴(1598—1667,字圆照)、王原祁(1642—1715,号麓台)合称“四王”。他的画风不但影响了当代朝野,也影响了后世的许多追随者,被人称之为“虞山派”。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公元1692年),他为一个称作敦翁的老先生,画了一幅长136公分,宽60.5公分的大中堂,题名“溪堂佳趣”并注明是仿黄鹤山樵早年之作。这对于王翚来说是最具特色的一件典型作品。 首先,我们知道,王翚生于明崇祯五年的壬申,到康熙三十一年的壬申恰逢他六十周甲之岁,距他八十五岁逝世,还有二十五个年头。这就是说,画这幅画的时候正是他年富力强、绘画艺术水平已臻炉火纯青的最高境地的时候。 王翚六岁时开始作画。十六岁正式拜师学艺,临摹古代名画。由于家境贫寒,此时不得不以临仿、鬻画为生。十九岁时王鉴游虞山,发现了他的才能,收为弟子,并亲授名迹稿本。之后又将其介绍给德高望重的王时敏,得以无私的帮助,三十岁的他,“已入宋元名家之室,形似神似”。四十岁时“于画道痴深入微,凡唐宋元名迹,已穷其精蕴,集以大成”。自此以后“声名惊爆海内”,远近求画之人“户外履满”。六十岁应召入京主持《康熙南巡图》,“图就进呈,深称上旨,更荷青宫召见,赐坐赐食”,并赐书“山水清晖”四字,可以说这个时期是他一生当中春风得意的最好年华。七年之后便“白发满头回故里”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他笔下的《溪山佳趣图》,山色如黛,林木繁阴,溪水萦绕,荇菜参差,堂中主人,观庭前双鹤之舞,待抱琴来访之宾,不亦乐乎! 其次,“四王”虽然都宗法董其昌,长于临摹古人,但王翚毕竟是个职业画家出身,并不囿于“南宗”,而是广泛涉猎宋、元,熔冶南、北于一炉的集古之大成者。特别是他能以真景实情写入画中,独领董其昌的“以天地为师”的精神,“每朝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看得熟,自然传神。传神者必以形,形与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因此,《溪堂佳趣图》既是一个能够,可观、可游、可行、可居的胜境,同时也是极具生活气息、生动、抒情的佳制。这就不难理解题款中为什么说“黄鹤山樵有此图”“全以右丞为师”,而临仿的都是石谷自家面目了,也正如他在闲章里所刻的“意在丹丘、黄鹤、白石、青藤之间”。其实,王蒙本是赵孟俯 的外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与黄公望、倪云林、杨维帧等交往密切,又广泛临摹王维(右丞)、董源(北苑)巨然等,因此他的画已经“一变”,“化出本宗体,纵横离奇,莫可端倪”了。因此,我们以为《溪堂佳趣图》是“撷唐宋之精英,漱元明之芳润”、法律精细、气韵散逸、笔墨与丘壑兼得的作品。 最后,我们说,王翚既然以卖画为生,那么所画的画,就必须迎合当时文人、仕宦的需求,也就是得符合他们的审美情趣。当时清廷的统治大局已定,无可奈何的遗老们,大都退居林下,苟活偷生,而新一代的文人士子,则充当顺民,甚至渐渐服务于新朝。统治者为了笼络文人,大开科举之门,并大力提倡书画,标榜文治盛世。所以这时的士大夫阶层的人们,也寄情于书、寄乐于画,以书画作为点缀宅邸、欣赏、收藏和交往沟通不可缺少的东西。《溪山佳趣图》是这方面的很好例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乐以外的“佳趣”还有什么呢?王蒙在他画的一幅《花溪渔隐图》中题诗道:御儿西畔霅溪头,两岸桃花绿水流。东老共酣千日酒,西施同泛五湖舟。少年豪侠知谁在,自发烟波得自由。万古荣华如一梦,笑将青眼对沙鸥。 这是图写临溪而渔,携妻带酒,与鸥鹭共同忘机的乐趣,王翚曾临过王蒙的一张山水,我们姑且就叫它《溪山草堂图》吧,画的是溪边草堂中,有二人对语,对岸一高士携杖来访,童子随其后。其上题诗是: 名山草堂,萧然独居。门无车马,坐有图书。沉酣枕籍,不知其余。俯仰今昔,乐且晏如。 这说的是,高士幽居独处,以读书饮酒为乐趣的故事。另一幅《溪堂诗思》则与我们这张有些相象了。上方远山隐约,中景“溪堂”较宽敞,林木掩映,堂上主人席地危坐,凝神思诗,走廊中有童子侍茶。庭前也有双鹤,一俯一昂,似有舞意。近处溪桥上有朋曳杖来访,童子追随其后,其乐趣当在于诗。看来,无论携妻同渔也好,幽居独处也罢,都离不开饮酒品茗、读经思诗,以至狎鸥玩鹤,表达了一种清高、达观、恬静、闲适的文人士大夫情趣。 见一叶而知秋,《溪堂佳趣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王翚的机会。 著录:《中国古代书图目》第1册第197页;京12-207;《嘉德十周年精品录》第68-69页;《清代绘画》P10,湖南美术出版社。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