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齐白石 驱帆并驾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齐白石 驱帆并驾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齐白石 驱帆并驾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 154.5×41.8厘米
起拍价: HKD 700,000-900,000元
成交价: 1,462,400元
拍卖公司: 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
时间: 2011-04-26 00:00:00
备注: 款识:白石山翁。锦鳞万里访朋俦,不与偏心共世浮。幸有邻帆同患难,举眸还不是孤舟。此幅画成,已书余字,加盖小印,客请题诗,余又得一绝句,客喜,谢以长揖。齐璜。
钤印:『老白』,『白石翁』。
注:白石老人少作山水,特别是以泛舟或归帆为题者,更只现船只,鲜见人物。如本幅双帆并躯,各坐一人牵帆御浪,且施赭色渲染脸部也清晰可睹,这是其传世数量较少的山水作品中仅见!
若探其源,从资料中有三本可资参考:<一>湖南省博物馆藏本,写孤蓬小舟,逐浪浮游,下方岸渚植树一排,题诗日『渡湖过海不知休,得遂初心纵远游,行尽烟波家万里,能同患难只孤舟。』无年款。<二>胡佩衡一九二八年编印<白石画集>,收录另本,构图相若,惟舟行方向相反,下方布巨岩数块,高低并列,岩上密树整齐结集,题诗稍有更动,日『过湖渡海几时休,那有桃源遂远游,行尽烟波身万里,能同患难只孤舟。』署年『甲子春二月』,即公历一九二四年三、四月间。<三>日本须磨弥吉郎藏本,构图与胡佩衡本甚接近,惟尺幅较大,孤舟与岩块相距略远,空间感更强之别而已。题诗亦同,署年『癸酉春二月』,即公历一九三三年三、四月间。依上述三本构图、题诗及年份次序互相参证,可窥测这独特构图的创造意涵及发展过程。白石乡土观念甚重,为觅生计,仍『五出五归』,如诗中所云『渡湖过海不知休』,虽然每行在物质及创作泉源、生活体验均有收获,可谓『得遂初心』,但毕竟如『孤舟』独行,患难乏人分担,自怜只影形单。待生活稍安,又为避兵再度弃家人京,从『不知休』转到『几时休』,直叹奔波困顿之苦,京师亦屡生动乱并非『桃源』可遂!初到京师时,遭人白眼,兼且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追求,不与同侪相类,我行我素,诽骂任人,在艺事路途上亦岂非孤舟一叶!湖南博物馆藏本无年款,惟从画风、书体及诗句衍化痕迹判断,应属最早。另两本存具体日期,构图渐趋丰富,层次感较强,空间处理更见掌控自如,而这个主题的发展脉胳亦见清晰。本幅无署年,若参照他一九三四年为门生罗祥止作<教子图>,构图、笔法和题款书法风格基本相类,再引证於须磨弥吉郎藏一九三二年本,或可判断属这主题中较後期之作,约三三年末或三四年间完成。本幅构图简单直接地层示主题所在,波涛跌宕起伏间,两帆结伴御浪穿越而过。他以画笔勾出一道道绵密纤长的墨线,交织互叠而成的波浪,几近覆盖整个画面,仅右下方一抹深赭染出岸渚一角,上植树木数株,带出了陆地与海面之隔,营造了远近的空间层次,推展了画面的景深,纵使海水盈幅却不陷於平板乏立体感。树千以浓墨写成,上覆盖花青渲染的密荫,其体积之厚实感和用色沉著,与大部份以净墨细线组成的画面,产生了均衡和谐的效果。全局论之,轻重、虚实、厚薄、动静等种种对应关系,皆协调得恰到好处,似浑然天成,丝毫无斧凿痕迹。按画上双题署款习惯及重题内容所示,应先画後诗。题跋日『客请题诗,余又得一绝句』,语气似属因所求而赋,非从旧作中适录,方称『又得一绝句』。按此推之,白石可能从前数本山水主题的基础上发展得此构图,再因客请,复据图中增添者改动原诗句而成,意思亦从原诗的叹喟变为具知音赏识的欣然安慰,故诗画俱有迹可寻。但设若客无别求,则改动内容之新句或许不出现,这幅诗情画意合一之作也毋面世之缘。何况书法长题与构图相配,其精彩独到处,难怪『客喜,谢以长揖』了!
展览及著录:台北,羲之堂,<京华烟云--民国初年北方画坛>,二○○二年十月,并刊於目录,页36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