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李流芳 1624年作 诗画合册 册页(10开选6) 水墨纸本

李流芳 1624年作 诗画合册 册页(10开选6) 水墨纸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李流芳 1624年作 诗画合册 册页(10开选6) 水墨纸本
尺寸: 26×21厘米×20
起拍价: 800,000-1,500,000元
成交价: 880,000元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3-07-28 00:00:00
备注: 款 识: 甲子夏日闲居檀园作,李流芳。
钤印:李流芳印(白文)、长蘅(白文)、长蘅(朱文)、李流芳(半朱文半白文)、李流芳印(朱文)、李流芳印(半朱文半白文)
鉴藏印:孙南畊丁亥后所得(朱文)、南畊审定真迹(朱文)、容之鉴定(白文)、敬忠阁(朱文)、存精寓赏(朱文)、孙南畊丁亥后收藏书画之印(朱文)、遂园真赏(朱文)、徐石雪鉴赏书画印(朱文)、钱容之家珍藏(朱文)
题跋:梅寒竹瘦映琴书,清秘风流未觉疏。绝羡檀园幽静地,容君樗散得闲居。放浪湖山意兴佳,平生诗画托孤怀。未隮中寿应无憾,没世高名胜牧斋。
长蘅先生于万历丙午与钱宗伯同举于乡,卒于崇祯二年,年五十有五。此册作于天启四年,时年五十,老年精妙之笔可宝也。辛卯六月石雪居士徐宗浩题,时年七十有二。
钤印:宗浩长寿(白文)、石雪居士(朱文)、江南布衣(白文)、长留天地间(朱文)、一日几回看(白文)
题签:明李长蘅书画册十开精品。辛卯六月石雪居士题签。
钤印:宗浩长寿(白文)、石雪居士(朱文)
录文:△一带青山四望开,千林秀色日徘徊。紫陌红尘天外度,闲云野鹤任飞来。
△孤帆一去不可留,西泠桥边人倚楼。独酌孤眠无意绪,又教风雨伴侬愁。
△多宝峰头石欲摧,西泠桥边树不开。轻烟薄雾斜阳下,曾从扁舟小筑来。
△极目层峦叠翠笼,修林曲径草堂通。探奇问自人何往,旦旦云飞护此中。
△酒楼高处是佳期,醉里挥毫洗墨迟。此夕不应明月好,尽听江水想题诗。
△水多树密人稀处,六月无风也自凉。一片西湖销不得,闭开枯坐药壶旁。
△白屋半间茅破碎,青林一带雨淋漓。宝池行树无人爱,却爱人间小景儿。
△不是苏堤即白堤,轻舟随意六桥西。秋林欲画无人爱,邀得山僧共品题。
△十年法相松间寺,此日淹留却共君。匆匆送君无长物,半间亭子一溪云。
△问路风篁旧岭开,林飞浓处是三台。过溪二老今何在,但见流泉绕杖来。流芳又书。
作者简介:李流芳(1575-1629),字茂宰,又字长蘅,号檀园,又号香海、泡庵,晚称慎娱居士,本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称“嘉定四君子”。与钱谦益为友,常往来常熟。万历三十四年(1606)举人,天启间阉官专权,遂绝意进取。性孝友,能急友难。文品为士林尧楚。工诗,擅书法,又能刻印,与何雪渔(震)方驾,偶游戏刻竹,学朱松邻。精绘事,为画中九友之一,擅山水,尤好吴镇。其写生亦有别趣,出入宋、元,逸气飞动。卒年五十五。著檀园集,西湖卧游园题跋。故宫博物院藏有其天启年(1627)所作云山扇。
欲醉西湖榻上游
——李流芳《西湖诗画合璧》浅释
臣 澄
李流芳,字茂宰,又字长蘅,号檀园,一号香海、泡庵,晚称慎娱居士。安徽歙县人,居嘉定(上海)。生于明万历三年乙亥(公元一五七五年),卒于明崇祯二年己已(公元一六二九年),享年五十四岁。著作有《檀园集》、《西湖卧游题跋》等。他工诗、善书、能刻印、精绘事。明万历三十四年丙午孝廉,文品为士林翘楚。喜交游,与钱谦益为友,与娄子柔(名坚)、唐叔远(名时升)、程孟阳(名燧)合称“嘉定四君子”。画擅山水,尤好吴仲圭。书喜行草,得法苏长公。写生、小品,出入宋元,逸气飞动。别饶趣味。《桐荫论画》将其画列为名家神品,说他“笔力雄健,墨气淋漓,有分云裂石之势。”并告诫后之临摹先生画者,“须先养其温和、恬静之气,而后研求先生风骨、神采,则霸悍之习气自除矣!”我们看了这册《李流芳西湖诗画合璧》以后,觉得此话真实不虚。
李流芳喜欢旅游,所到之处往往图画写生小景,以“为异日相思之地”留念。西湖是他画的最多、也最惬意的地方。尝作《西湖卧游题跋》一卷,以志其胜。此册《西湖诗画合璧》是其代表之作。全册书画各十开,共二十页,每页高26公分,阔21公分,后有徐宗浩跋诗及收藏印鉴等。让我们继长蘅先生与石雪居士之后也作一次“卧游”吧!翻开首页。一带青山四望开,千林秀色日徘徊。紫陌红尘天外度,闲云野鹤任飞来。疏林茅亭前,举目远望,视野大开,青山迎面,芳草满地。层林尽览,秀色可餐。很快的便把世俗的一切都忘却了,使我们置身于一个优哉游哉的清净世界。紧接着,水面上匆匆驶过一帆征船,舟中的人们是到哪里去的呢?西泠桥畔,树林丛中,楼台上的人儿,凭栏远眺,凝眸处,思绪万千。夜晚除了一个人的“独酌”和“孤眠”以外,相伴的只有那愁煞人的愁风和愁雨了。这就是诗中所写的:孤帆一去不可留,西泠桥边人倚楼。独酌孤眠无意绪,又教风雨伴侬愁。然而,西泠桥畔的林霏紧锁,多宝峰的山石也象崩坏了一样,此时住在这里的别墅中的人,在夕阳西下的烟霞雾霭的笼罩下,是不是也有同感?多宝峰头石欲摧,西泠桥边树不开。轻烟薄雾斜阳下,曾从扁舟小筑来。当然不是的。你看:
极目层峦叠翠笼,修林曲径草堂通。探奇问字人何往,旦旦云飞护此中。极目在那层峦叠翠的山峰之中,高高的树林,曲折的山路,直接通向那一间间的草堂。探幽寻胜和求学问字的人们与天上的白云一同日日往来。
第五页:
酒楼高处是佳期,醉里挥毫洗墨迟。此夕不应明月好,尽听江水想题诗。我们曾经常约定在酒楼聚会,酒酣兴浓便挥毫泼墨,今夜虽然没有月光,但这正是聆听江涛、赋诗题壁的绝好时机。翻过页来,是那毕竟风光不同于其它季节的六月,在那水多树密人稀处,六月无风也自凉,一片西湖销不得,闭门枯坐药炉旁。不过也不要忘记,在青林一带,几间茅屋,于云雨淋漓之中,还真是“米家”烟雨山水的景色哩!白屋半间茅破碎,青林一带雨淋漓。宝池行树无人爱,却爱人间小景儿。转眼秋天到了,无论苏堤还是白堤,那里小船穿梭往来于六桥的西面,真想把这优美的秋景画出来,但唯恐有人不喜欢,也只好请山中的僧人一起共同品题这其实并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么萧瑟的秋景吧。你听:
不是苏堤即白堤,轻舟随意六桥西。秋林欲画无人爱,邀得山僧共品题。
秋天送别是最伤情的,可是与高僧往来十多年了,于世间之事大有觉悟:
十年法相松间寺,此日淹留却共君。匆匆送君无长物,半间亭子一溪云。
送君以半间长亭,还以一溪白云相赠,是何等的洒脱!最后将作如是说:
问路风篁旧岭开,林飞浓处是三台。过溪二老今何在,但见流泉绕杖来。
图画合上了,展现出徐石雪的两首诗跋:
梅寒竹瘦映琴书,清秘风流未觉疏。绝羡檀园幽静地,容君樗散得闲居。放浪湖山意兴佳,平生诗画托孤怀。未隮中寿应无憾,没世高名胜牧斋。此册《西湖诗画合璧》正如石雪所说:“老年精妙之笔,可宝也!”
著录:《明代绘画》P47,湖南美术出版社。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