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陆俨少 峡江云水图卷 手卷 设色纸本

陆俨少 峡江云水图卷 手卷 设色纸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陆俨少 峡江云水图卷 手卷 设色纸本
尺寸: 26×436厘米
起拍价: 300,000-500,000元
成交价: 594,000元
拍卖公司: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2-05-15 00:00:00
备注: 钤印:穆如馆制、俨少得意、爱新就新
鉴藏印:燕因藏俨少画
说明:此拍品为陆俨少夫人朱燕因旧藏。
陆俨少先生的山水从传统入手,得天地之灵气,独创“陆家云水画法”,他所画的云峰峦秀起,云烟变减,用极简练之笔墨,描绘出滔滔云海,于迷蒙变幻间,将极目千里之崇山峻岭,连接在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中,又借助体势和用笔的不同,拉开前景、中景和远景的层次;画水则以其独到的笔触表达出飞流旋荡、波澜壮阔,一泻万里之势,跃然于纸上。他将祖国山河的雄奇伟峻、万千气象有条不紊地展现出来,这就是《峡江云水图》手卷开卷的感觉。此卷纵26厘米,长436厘米,是非常难得的陆俨少先生的代表之作。
一、 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陆俨少(1909-1993年),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山水画家,在画坛上有“北李南陆”(北李指李可染)之称。 1927年考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期间,经王同愈先生介绍,从海上名家冯超然为师,为嵩山草堂入室弟子。后结识吴湖帆,得机会临摹大量历代名家佳作,眼界大开。上个世纪30年代,吴湖帆的山水画已享誉大江南北。陆俨少认为,吴画“笔不如墨,墨不如色,如果也走他这条路,研求设色,虽然吴的技法可以学到,然其一种婉约的词境,风韵嫣然的娴静美,终不能及。”陆俨少禀赋刚直,无法走婉约之路,毅然自辟蹊径,开拓己路,不羡同能,但求独诣。1947年在无锡举办个人画展,大获成功。新中国成立后,陆俨少为上海中国画院第一批画师。1957年以“莫须有”的罪名错划成右派,“文革”中遭迫害。1979年应潘天寿之邀,赴浙江美术学院任教,门生众多,桃李满天下。他生前任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陆俨少擅长山水、人物、梅花、书法等。山水博学历代诸家技法,尤得力于黄鹤山僬、王蒙。学画重法则,善细读默记,长于用线条勾画水,以留白法表现运烟创造独特钩运技法。人物画吸取陈老莲、仇十洲等家。偶作梅花,师法陈洪绶。书法得力于五代杨凝式和魏龙门二十品。陆俨少山水画成就最大,创作风格最为鲜明。
陆俨少的山水画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从50年代始至70年代;中期从70年代后至80年代;晚期又从90年代始。早期的作品呈缜密娟丽、神韵流动之感,较多地留有古人的笔意,尤其是唐寅、王蒙的遗风;中期的作品呈浑厚苍润、犷放简约,糅南北二宗画风,个性鲜明,风格独具;晚期的作品显得较为粗疏漫溢、荒率颓唐,由缜密趋向简淡,简淡中又具犷达多变的境界。他的画既充实又空灵,充实中蕴含着空灵,空灵中饱含真实。这种空灵而真实,且又幻变的境界实是将宇宙生命中最具深刻意义的灿然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自有一种化工之外的灵气,一种沉痛超迈的人生情蕴与深邃莫测的宇宙境界的完美合一。陆俨少的一生的全部创作,山水画创作是一种高品位的纯正的文人画。他不但是一位诗、书、画俱精的文人画家,而且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全新的一代画风,成为当代中国画坛不可多得的一代大师。
陆俨少作为山水画大师,早年的作品的钤印“燕因”系朱燕因,陆俨少之夫人。据知其夫人对于自己较喜欢的陆老作品均钤“燕因藏俨少画”等印。陆氏的“云水画法”始于1948年乘筏险渡三峡,沿途险滩相接,回波伏流,汹涌澎湃,深受启发,他将云水、江河、湖海的汹涌澎湃、浩渺弥漫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表现云和水的动感最为精彩,不仅笔墨淋漓顿拙,而且气韵生动、神采飞动,而将云山画得完美结合是始于。陆俨少在《自叙》中说“在六十年代以前,我的画风较为缜密娟秀、云气外露……”六十年代的作品,笔姿潇洒而灵动,运墨着色酣畅淋漓、取势雄奇、气韵生动,实属佳作。陆俨少自叙自己的山水画风格是“七十年代以后为日趋浓厚老辣、风格一变”。这是陆俨少成熟时期的作品,也已到了游行自如,随意而成的境界。《峡江云水图》笔墨厚实而灵透,笔笔顺势而生,没有定稿,用墨则由浓入淡,同时又随浓随淡,一气呵成,画面前景高峙厚重,雄奇朴茂,大巧若拙。远景星星点点的帆影时隐时现,虚实结合,苍茫幽远,甚为精妙。作品气势爽利,浑沦而突出,繁简轻重,浓淡干湿,极富变化之能。陆俨少颇负盛誉的山水画,与他独创的技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积墨”法,二是“留白”法,在此作品中都有体现。尤其是水的线条非常有“生命”,特别具有装饰美感,使得画面产生强烈的动势、神韵和节奏感。从陆氏他画山水,总是以一管中号狼毫一画到底,那一笔之间的变化,笔与笔之间的变化,浓淡、黑白、疏密、虚实互相之间的变幻,全凭灵性生发,微微拨动笔杆,写出的线条具有顿挫转折,波磔相生,极具质量感和厚重感。由小到大,由简转繁,出奇制胜,笔到意随,格调高古,苍润分明,具有行云流水、超凡脱俗的精神灵性。
二、天地人气俱旺 诗书画皆三绝
曾任浙江画院院长陆俨少生前有句名言:“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作画,诗书画三者统一,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画家。”陆俨少每晚读古典诗句,最喜爱杜甫的诗,通体读了一遍,对其他唐宋诗词亦读选集。后来,陆俨少每有佳作,均在画上题诗,抒发感情。大约在1926年,苏州人王同愈搬到南翔当寓公,陆俨少有幸与此翁结为“忘年交”。王同老是前清翰林,在湖北、江西做过学台提学使等官,也曾在吴大澂幕下做过事,兼通西学,颇有书名。陆俨少每日登门向老翰林学诗作文,学习《史记》、《韩昌黎文集》、《世说新语》等。自1930年起,陆俨少在家赋闲,每日手执一卷,于古文好读《史记》,下及韩、柳、欧阳修、苏东坡以至归有光,皆有耽习;于诗好李杜集,以及李长吉、李商隐诗选本。陆俨少研习山水画居多,又加读《水经注》、《洛阳伽蓝记》,注意字不妄下,取其简要清通,明洁隽永,一画才成。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抗战军兴。陆俨少不愿当日寇“顺民”,于次年初春举家西上,入川避祸。蜀中八载,生活艰难,与杜甫当年的境遇相似,有感而发,以杜甫诗意画了一百幅册页,寄托忧国忧民的情愫。在乐山举办个人画展时,结识时任武汉大学教授朱光潜。朱教授特别欣赏陆的杜甫诗意图,多次致函与陆讨论美学与绘画艺术。1950年,陆俨少感念国家新生,心潮澎湃,乘兴创作了一幅手卷《杜陵秋兴诗意画卷》,海内名宿黄宾虹、吴湖帆、冯超然、沈尹默、叶恭绰、谢稚柳等大家在画上题字书跋。1983年,赵朴初有诗赞曰:“下笔险夷纷万态,陆翁画妙世间无。”
陆俨少对中国山水画如何创新自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山水画皴法的出现,是中国画的一个里程碑,后来的画家只不过在其范围之内改进修补,或在章法上出奇制胜,或在笔墨上更趋成熟,否则就谈不上中国画的创新。他曾说:“凭聪明也可画出一张画来,但要真正画好画,没有传统功力不行。但不管如何,笔墨是中国画创新的首要条件。”陆俨少的山水画,其传统笔墨功力自不用说,其形式、构图更有独到之处。尤其是那巴山蜀水、峡江巫云的奇绮变化,通过他的多种笔墨技法的探索,终于使他的创作突破性地进入一个新的表现层次。
从《峡江云水图》中可见:陆俨少的山水真功夫,独到意境天然成,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他善于将云水、江河、湖海的汹涌澎湃、浩渺弥漫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表现云和水的动感最为精彩,不仅笔墨淋漓顿拙,而且气韵生动、神采飞动。可以说,陆俨少是自古以来擅画云和水的第一高手。二是构图独特。众所周知,一般画家构图总是从大到小,陆俨少的构图恰恰相反,别具一格,他曾说:“我一反此法,而是由小到大,笔笔生发,初无定稿,积小面成大面。在创作过程中,每或思路断绝,形势杆格,山重水复,终已无路,而转折之间,柳暗花明,绝处逢生,又是一个新境界。”三是陆俨少无论大画还是小画,依仗着一支笔,点点滴滴、条条块块、黑黑白白、干干湿湿、浓浓淡淡,创造出独具风格的“陆氏云水”。同时他的一支笔画到底,在画界堪称一绝。陆俨少成熟期的山水画笔墨流畅老辣,点线用笔在画中尤显重要,疏密提按,繁简轻重,浓淡干湿,极富变化之能。这种风格的画作实现了陆俨少自己对山水画的追求:“气象高华壮健、笔墨变化多方,韵味融液腴美”。首先是画云。自古画云有二法:一是在纸绢上,用淡墨烘染,简出白地,或者上用粉填,以见云烟之迹;一是用线条勾出,作“芝头之状”即所谓大勾云、小勾云之法。但陆俨少认为此类画法,一般少有变化,静止滞留,不太有生气。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陆俨少对照自然界云的形态,参酌古法,自创二法。一是勾云法:一变大、小勾云之法,打破“芝头”之状,用不规则而缭绕屈曲之线条,表现云的阴背之处,再以流畅而略带波浪纹之线条画云的阳面,或在山腰、山顶,使首尾相属袂带而顾盼有致。此种画云法,由于陆俨少的线条功夫独好,故走笔自如,顺畅飞扬,加之线条凝练重拙,流畅圆转,不但增加画面的精神感,而且具有飞动之势;二是块云法:以积墨成块,中间露出白线,下笔审度形势,计白当黑,留意白处,如蛇龙起舞,回环往复,达参差映带、自然圆转之美。间用留白之法,又于积墨之中,白气回环,蜿蜒曲屈,得自然之趣。有时勾云、墨块两法共享,山前用焦墨点出,葱茏苍翠,山后勾云写出,若时出时没,使整幅画中,云气朵朵,神采气扬,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合。顿觉神完势畅,臻于“一番神奇景象”。
其次是画水:画水之法,古多有流传。如较著名的有马远的《水图十二法》。陆俨少总觉古传画法似太呆板,少有变化,尤其是后人竞相追崇,已成定格,实未尽自然山水之流动愤激之状。陆俨少1948年乘筏险经三峡,沿途险滩相接,回波伏流,汹涌澎湃。其间上下渚滩,因其结构不同,惊波撞击,耍弄其势,天险幸过,额手称庆。此后,陆俨少不断探索改进,始用线条作半圈弧形,正反相属,连成一行,行行相并,聚散疏密,取其变化。他创作的《峡江险水》系列画作,其所画之水,离合聚散,屈曲流转,水势迅猛,喷薄回旋而下,极显生气;其漩涡画法,波势湍急,转如车轮,余波四射,惊湍跳沫,一泻千里,极尽三峡奇险之状。这些画作,既是他溯往追怀,寄托了自己对长江千难万险铭刻于心的生活感受,也是他尽情地勾画疾流奔泻、崩滩裂岩自然之美的江波万状,更是他创造如何用线条、墨块画云画水,得其动势,达神妙毫端、出神入化之境地的绝代佳作。
值得称述的是,陆俨少所绘云、水二物,同时在此幅《峡江云水》画中出现,则更显奇妙。由于表现的手法不同,云是弧形带圆,水是弧形带扁;云之势氤氲翁勃,曲然而生,线条故简;水则潆洄曲折,或奔或咽,线条故繁。加之水是平面,云是立体,水流潆洄,用笔繁细;云色混茫,用笔粗简;故云水相植,厘然判别,云水神物,既不相混淆,映带呼应,相映成趣。这些绝妙的云水创法,形成了他画面极富生气的动态之势,使他的画面整个儿地活鲜起来,构成了他的画作具有一种特殊审美意念上的动态之美,实为古今历代画家中之少有也。
陆俨少作的画,从不打小稿,也不用枯笔或淡墨先构稿。作画之前,凝神静思,审度部位,先有一个大体的意念或画题,或干脆不经深思熟虑,一笔下去,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大片,随着画笔的缓缓舒展而随机应变。有时原有的构思也往往会随着笔意的流动而发生变化;有时创作同一画题的作品,画中的构图章法也会有较大的不同;有时似画不下去,而一转手间,奇思络绎,奔赴笔端,柳暗花明,又达一番境界。他的创作,是一笔下去,笔笔紧跟,千笔万笔,此起彼伏,波漪潮涌,生发自然,气韵漫溢。因此,陆俨少的创作不仅仅是笔法之变,构图之变,更是气象之变,自然之变,意象之变。他的山水画创作,已经大大超越了一般画家的意象思维与技能经验,升华为自己艺术主体的心理境界。这种经过情感改造过的与生活物象相对立的重构形象,实是他内心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
陆俨少的作品拍卖价格不断上扬,在2003年全国书画拍卖会上的成交价前五名陆俨少作品是:《云山赴集图卷》成交价170万元;《春江不老图立轴》成交价101万元;《唐人诗意书画合璧册页》(12开)成交价63.8万元;《井冈山立轴》成交价61.6万元;《宋人诗意册页》(12开选8)成交价61万元,足见人们对陆俨少的肯定与认可。
相关展品